•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水运

    新船订单倍增 造船业春天来了?

    集装箱运输和干散货运输高涨的市场行情,催生全球造船行业“十年未见的繁荣景象”。9月1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1—8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8月份,我国承接新船订单49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7倍。随着国际运价持续飙涨,航运公司的新造船热情被点燃,造船业的春天来了吗?

    我国三大造船指标齐增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造船完工26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0%。承接新船订单49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7.2%。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1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6.0%,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8.6%。

    1—8月,全国完工出口船24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9%;承接出口船订单44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4%;8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1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1%。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9%、89.8%和88.6%。

    50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今年前8月造船完工256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承接新船订单47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2.3%。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0%。50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24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1%;承接出口船订单43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1%;8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0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5%。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5.8%、91.4%和89.5%。

    今年前8个月,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11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12.9%;船舶配套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长8.3%;船舶修理产值88亿元,同比下降16.2%。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2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总额9.9亿元,同比下降14.7%。

    1—8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4%、51.8%和46.5%。

    上市船企接单接到手软

    9月16日,中国船舶集团宣布,随着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10艘7000TEU集装箱船合同的签订,中国船舶集团提前四个月再次完成调高后的年度经营承接目标,全年承接民船海工金额突破千亿大关。据统计,至今年8月底,中国船舶集团经营承接各类船舶海工生效项目303艘,2152万载重吨,这是继今年4月份提前八个月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经营承接任务后,再次提前完成调整后的年度经营承接计划,承接总量创下集团公司近十年新纪录。中国船舶集团造船完工量、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比全球船舶市场份额的19.9%、24.9%和21.7%,稳居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

    中国船舶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4.18%。实现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81.3%。

    中国重工上半年新增订单408.4亿元,同比增长65.07%,其中,民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390%;完工交付船舶3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03%。同期,中船防务实现经营接单57.21亿元,同比增长157.82%。中国重工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2亿,同比下降7%;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同比增长227.7%。

    造船市场迎来“修复性增长”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超表示,目前来看,造船市场新签订单数、新船价格都有所上涨。1—7月航运景气度攀升,全球新签订单同比增长180%;新签订单以集装箱船为主,新船价格上涨15%左右。张超判断说,船舶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大周期,伴随疫情后海运贸易景气度回升,叠加老旧船型以及环保规则对船型更新需求,造船业将迎来订单与价格的稳步提升。

    对于当前造船市场出现的积极变化,中信建投交运首席分析师韩军认为,今年的订单潮总体来说是非常克制的,尤其是集装箱船方面。他的依据是,2007年集运行业手持订单占运力规模比例曾一度高达60%,目前企业盈利水平要远高于2007年,但手持订单占比仅为20%。另外,他还提到,订单驱动力并非主要针对市场份额,而是自身船队升级优化。

    另外一项数据显示,船东公司手持新船订单量为现有运力的约20%,其中超巴拿马型船(15000+TEU)占比约60%,新巴拿马型船(12000-14999TEU)占比约20%,大船瀑布效应持续存在。韩军认为,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新船订单主要来自于船型结构升级的需求。

    那么,何时才会出现新船订单主要来自于船公司扩张性需求的情况?对此,韩军的判断是,2023、2024年造船产能基本处于饱和状态,2023年之后如果再出现很多的新船订单,就意味着更多地是来自于扩张性的需求。

    在对民船所处阶段描述时,中国重工提到,新造船市场出现“修复性增长”,言下之意,造船市场远未达到高潮。张超也认为,船舶行业发展大逻辑是围绕全球贸易量发展趋势的,参照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造船市场不一定会迎来类似2007-2008年的大周期。

    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绿色浪潮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环保方面的立法逐渐加快,特别是在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框架下,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指标也都明确了生效时间表,更多新要求将陆续出台。与此同时,我国提出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船舶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船舶协会相关专家建议,我国船舶企业应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船舶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紧紧抓住国际海事新规带来的市场新机遇,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充分发挥贸易公司经营主平台作用,与船海企业形成联动,先后与法国达飞集团签订了3型(5500TEU、13000TEU、15000TEU)22艘合同金额超100亿元的集装箱船订单,与瑞士地中海集团签订了系列24000TEU和16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与加拿大SEASPAN公司签订了系列15000TEU和7000TEU集装箱船订单,与长荣海运签订了系列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新签集装箱船总量超过1000万载重吨,合同金额接近600亿元。同时,还签订了系列双燃料散货船、系列双燃料油船以及中大型LNG船、VLGC、VLEC等各类气体船和30万吨FPSO、PCTC等多型民船海工订单。中国船舶集团联合广东省政府共同推进的“绿色珠江”工程50艘LNG单燃料动力散货船开工建造,并实现首批船舶下水。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手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两高”船舶比例达到78.4%。

    今年上半年,大船重工承担的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翼型风帆助推系统工程化应用研究”项目开工,绿色船舶技术加速发展;大船重工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制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 C 型 LNG 低温储舱成功交付,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破解难题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虽然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但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14.7%。数据显示,上半年,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船用材料市场价格创出近10年新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沿海地区船舶企业的熟练焊工、机加工等工人流失严重。受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和美联储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增大。汇率短期的快速波动,对船舶企业如何做好新船订单承接和配套物资采购决策造成巨大压力。

    专家还建议,加强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宏观调控。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对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会严重冲击我国制造领域的各个行业。目前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产业与原材料制造行业出现的利润率倒挂的情况,将会打击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现阶段。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持续高度重视此问题,继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控制原材料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此外船舶企业还应高度重视劳动力短缺问题。当前,劳动用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和船舶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一方面,造船企业应加强劳务工队伍管理,探索改革现有用工模式,通过适量增加本工数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工人技能培训体系等方式培育出一支稳定、高效的劳务工队伍。另一方面,分类施策,根据企业现有基础和条件,扎实提升生产效率,稳步发展自动化工装、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应用,缓解当前紧张的用工形势。除此之外,船舶企业应加大与船舶类院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设计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保护我国船舶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