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货物适应能力强、单位承运主体运量大、单位质量物流成本低、能耗小、污染低等优势,但运输网络整体布局不尽合理,科技创新应用不足,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系统韧性有待提升。
本文结合未来水路交通绿色、智能和韧性发展趋势,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发展目标,提出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构想和发展建议,为内河运输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出创新思路。
一、构建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近年来,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航运网络,但仍存在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充分、运输装备发展质量不高、运输组织和服务效率效益低、市场集约化水平不足、航运安全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投入少等问题,仍然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短板”。
在世界范围内,以智能船舶发展为契机,加强基于船岸协同、移动通讯支持下的远程驾控技术,发展智能、绿色和韧性的新一代航运系统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是国际航运科技发展热点和竞争的前沿。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开发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加强基于船岸协同的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技术研发、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因此,发展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是未来水路交通的重要任务。
建设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培育“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运组织新模式、新业态,对于深化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打造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现代航运物流系统,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对接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构成
(一)总体设想。
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现传统航运单元要素融会贯通、自洽共享的新型水路运输系统。
在不断完善的船岸协同环境下,传统航运的人为因素将不断弱化,船—船、船—岸、岸—岸耦合增强,系统的感知、认知、决策及控制主体逐渐从驾驶员(操作员)转向人机共融系统。运行维护由船员(操作员)控制执行演变为人机共驾,将经历增强驾驶、辅助驾驶、智能航行、自主航行等四个特征阶段,操作地点从船舶等载运装备移至岸基驾控中心,由被动交通响应和优化转向主动交通管理与智能服务。
(二)要素构成。
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由绿色智能船舶、航运基础设施、岸基集控系统和航运运营服务共同组成,船舶、港口、航道物理分散但信息互联共享。
绿色智能船舶:包括航行脑系统、绿色动力系统、船用机电设备、通信导航单元、船舶健康运维等内容。绿色动力系统包括运河、库区和湖泊等水域的船舶,采用纯电池动力、燃料电池动力和岸基供电电力等形式;长江、西江等干线船舶,近期采用低碳能源动力系统,未来采用零碳能源(氨或氢)动力系统。
航运基础设施:包括电子航道图、全息助航设施、数传通信网络、港口自动化装备和船用能源配给系统等内容。
岸基集控系统:包括综合集控中心、岸基通讯设施、远程驾控系统和移动服务终端等内容。新一代航运系统指令发布终端,由岸基驾控中心实现在航船舶的驾控,对航运全过程进行监管,并在紧急情况下切换到船端值守船员操作,船东和海事监管机构可在移动终端或第三方平台实时监测和获取信息。
航运运营服务:开放、共享、协同的水路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支持个性化定制,提供韧性化运营服务,集成航运态势预测、航行风险评估、物流组织调度和水上应急救援等功能。
三、政策建议
(一)设立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专项。
推动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实现“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内河船舶运行新业态。构建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的顶层架构,形成内河新一代航运创新工程总体规划方案,明确内河新一代航运技术与装备发展路径和各阶段重点任务;建议在赣粤运河工程中,设立“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技术创新科研专项,为推动赣粤运河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加快适用“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船岸协同绿色智能船舶装备研发。
面向绿色生态发展、降低航运成本、减少船舶配员、提升航行安全等需求,鼓励内河船舶产业标准化,开展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与设备系统研发,建议面向长江、珠江和运河等水系,选取重点区域、航段,推动船岸协同绿色智能船舶装备示范应用。
(三)建立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的工作机制。
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部委的联动协调下,组建由行业主管主导、地方政府等多方协同的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协作组,形成“央地联动、部际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内河船舶绿色清洁能源功率能耗补贴、废物回收激励等政策,结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实施科技专项基金、贴息贷款、减免税、后补贴等资本政策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等专项支持政策,为推动内河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