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1个集装箱采用“湾区一港通”模式顺利“出海”,相比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通关周期减少3天以上。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试点1年,在广州、佛山、肇庆、中山、云浮等市10个内河码头运行,进出口的货物达2.4万标箱。
进出口货物24小时流转不停歇
“湾区一港通”是广州海关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畅通国际航运物流通道,助力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联合广州港集团探索推出的创新项目,该项目以南沙港为枢纽港,通过优化监管模式,紧密衔接港口调拨等多个物流环节,促成南沙港与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之间联动,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让进出口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流转不停歇,进出口企业可在珠江沿江口岸提前申报,办理货物通关手续,通关时效较大幅度提升,报关成本也可节省大约30%。
“‘湾区一港通’模式下,货物在珠江沿江口岸申报、验放后,运抵南沙港实现全天候落地即衔接国际班轮出口。”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曾琦介绍,“这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订舱,尤其在疫情期间,对出口货物及时赶上国际班轮船期而言,作用明显。”
广州海关、深圳海关还联合启动“大湾区组合港”项目,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共同成为珠江沿江内河码头的延伸“母港”。目前,“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物流一体化项目已吸引超过300家生产型企业、15家船公司、130条驳船主动参与。
以“湾区一港通”“组合港”为代表,广州海关今年以来联合广州港等单位推出多项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优化进出口物流模式,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60%。
顺德北滘码头是首个同时运行“湾区一港通”和“组合港”项目的码头,已实现常态化运行。“通过‘湾区一港通’‘组合港’出口,整体物流时长由原来5—7天缩短至2天左右。”美的报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上述湾区物流一体化项目解决了驳船接驳国际班轮计划变动大、转关后续操作要求高、国际中转航程较长、成本更高等困难,货物申报放行后可随驳船直达离境口岸,直接安排上国际班轮。
此外,为保障中欧班列通关时效,深圳海关采用“8小时驻场监管+预约加班”模式,优先处理中欧班列货物查验,确保班列在发运前完成通关手续;提供24小时驻点监管,确保“随到、随查、随放”;通过系统信息化、自动化运作,企业可实现24小时交货,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物流效率。
“港区一体化”助力提速降费
“为充分利用保税政策,我们在前海综保区设立了中心仓,仓库有专门的理货人员负责对料件进行分理后,按照需要发往公司不同厂区用于生产。”在一次调研中,深圳某企业关务负责人对深圳海关讲到企业遇到的一个难题。“从盐田港进口的料件一般采用口岸清关模式,由于货物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为避免申报错误,就必须先在盐田港进行理货,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两次理货,物流成本很高”。
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深圳海关针对性开展了“东西部港区一体化”物流改革,料件到盐田港后可以直接调拨到前海的中心仓,一次性完成理货、报关、查验等手续,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明显降低。
“东西部港区一体化”通过创新物流监管模式、优化作业流程,进口货物运抵口岸后可直接调拨至特殊监管区域,满足企业“先入区、后报关”的通关需求,促进口岸与特殊监管区域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实现物流一体化运作。目前该项目已经开通盐田港至前海综保区、宝安机场至前海综保区两条物流线路,并结合企业需求正在拓展其他物流线路,切实提高关区物流便利化。
跨境车辆备案实现“无纸化”
自2020年12月1日全面推行跨境车辆备案业务无纸化工作以来,粤港澳跨境车辆17项主要备案业务已全面实现线上无纸化办理,企业(车主)可“足不出户”办理备案,有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便捷流动。
“以前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准备车辆备案资料多地跑,现在电脑上就能申请办理了,能随时查到业务办理状态,办理成功后还有通知信息推送,非常方便省心!”粤港跨境私家车主陈小姐介绍。
据了解,跨境车辆备案业务的无纸化改革,通过对接“单一窗口”和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海关车辆备案信息和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口岸办等相关部门信息的协同共享,通过“一方录入、多方调用”避免多部门重复录入,实现粤港澳车辆通行粤港澳大湾区“网上办”“协同办”。对于企业(车主)而言,不用再往返多地对接有关部门,只需登录“单一窗口”申报即可完成跨境车辆备案的海关业务办理,操作方便、手续简便。
随着无纸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境车辆备案业务线上申请得到了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车主)选择通过“单一窗口”办理跨境车辆备案手续。同时,为了方便企业(车主)顺利进行线上申请,深圳海关通过官网同步发布办事指南,并公布窗口咨询电话。企业(车主)可参照办事指南上的指引步骤上网操作,如有疑问也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联系海关窗口进行咨询,真正实现“服务零接触,沟通零距离”。
乘RCEP东风打造综合物流中心
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以RCEP为契机,打造全球综合物流中心,实现区内互联互通。在贸易便利化领域,RCEP大大简化了海关通关手续,采取预裁定、抵达前处理、信息技术运用等促进海关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
RCEP为大湾区打造综合物流中心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区域累积原产地原则,将有力带动区内中间品贸易,大大增加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RCEP其他成员国在运输服务部门作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将促使各国运输服务部门的进一步开放。
因此,一是要针对湾区内部城际间通道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稳步推进湾区内部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珠江东岸与西岸之间的连接,在大湾区内构建“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二是要增强大湾区铁路的对外运输能力,从目前来看,大湾区的海运与空运能力较强,但铁路的国际运输能力相对不足。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开行70列,占全国比重仅为1.4%,与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匹配。三是互联互通的实现仅仅靠硬件的完善还不够,更需要有优质便利的物流相关服务与之配套。对此,要积极发展物流、信息、贸易、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升国际化航运服务保障水平;对标RCEP的相关规则,实现三地在通关监管、贸易规则、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今年8月发布的《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也提出,广州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聚焦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海陆空同向发力,从四“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打造大枢纽。
《规划》遵循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原则,重点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区、铁路枢纽等布局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围绕重点产业区、珠江航道、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建设10个大型物流枢纽,基于制造业、商贸业等价值园区规划N个物流骨干节点,优化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5+10+N”空间布局。
围绕枢纽圈层化布局主导产业,建设承载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国家物流枢纽,探索“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新模式,培育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新动能。
广州要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平台,打通机场、港口、铁路物流及信用信息节点,推动交通、海关、边检、商务等公共部门信息开放共享,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
同时,广州要优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协同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创新水陆联运货物监管模式,推动口岸通关全程无纸化、智能化。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