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水运

    三峡船闸 船舶像走楼梯一样上上下下

    滚滚波涛,贯穿东西,壮美长江,孕育文明。在长江黄金水道上,三峡控巴蜀,引荆襄。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600余公里江段航运条件显著改善,高峡平湖,百舸争流,“川江不夜航”成为历史。同时,通过三峡水库的流量调节,中下游的通航条件也有效改善。

    满足长江航运的过坝需求是三峡工程的重要任务。2003年三峡船闸试通航,2016年三峡升船机试通航。伴随改革开放步伐,长江三峡通航管理部门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效维护管理世界最大船闸和世界最大升船机。船舶像走楼梯一样上上下下,黄金水道流淌黄金效益。

    “枕戈待旦”到“无人值守”

    年通过货运量持续增高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于1998年1月正式成立,担负着长江三峡河段通航业务综合管理的职责。

    三峡船闸通航运行初期,许多老师傅们回忆起那段时光,印象中几乎都是对集控报警故障的现场处理,可谓是“枕戈待旦”。“每次一接到集控室的故障报警,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排查检修,通常处理完一个就要赶往下一个地点对新的报警原因进行分析。”曾经供职于三峡船闸的徐祖亮说。

    三峡船闸是世界级大型船闸,其闸室规模之大,设计程序之精细,都是前所未有的。除了要开动脑筋紧张思考报警处理方法,当时的维修人员甚至还要耗费大量体力来确认和修复故障。例如观察人字门止水贴合情况——面对十几层楼高的人字门,要通过直爬梯来回上下。“这种直上直下的爬梯攀爬一次,就会累得腰酸腿痛。但在故障多发期,像这样的工作量,有的师傅每天甚至要经历五六个来回。”维修员李大洪介绍。

    “运维世界一流的船闸是不允许我们‘坐、等、靠’的,必须自力更生。在现在的检修中,我们大面积地使用了新型水下机器人,配合‘老船闸’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望闻问切’的船闸疗法,以往需要二三十人、历经24个小时才能共同完成的运维任务,现在2个人1个小时即可完成。”三峡船闸总工齐俊麟告诉记者。

    10多年过去了,三峡船闸人员分工更加精细,运行管理工作愈发有条不紊。如今,每个闸首机房均采用无人值守,巡检员每个轮班定时进行巡查;船闸处组建专门的维修部承担起船闸运行设备日常维护及重要设备故障抢修工作。

    三峡船闸处的王心沁对记者说:“随着实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的操作保障也更完善规范。《三峡船闸集控岗位工作手册》《三峡船闸职工培训教材》等工具书的编写,让集控操作员的工作有理可依、有迹可循。”

    针对旺盛的船舶过闸需求,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创新运用一闸室待闸、导航墙进闸和同步移泊等排档过闸编组技术,积极开展“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实践,进一步优化调度、科学组织、高效服务,努力让船方好过闸、过好闸。

    统计显示,三峡船闸年通过货运量持续增高,屡破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1998年通过货运量为1800万吨,2011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02亿吨。2016年,三峡船闸通过量1.305亿吨,超过设计通过能力30%,同比增长9.08%。2017年,三峡船闸通过量刷新至1.3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多点同步升降技术填补空白

    连续6年实现零污染事故

    从葛洲坝大江河势改造,到两坝间航道整治;从汛期通航控制,到船舶分道航行;从一闸室待闸,到导航墙进闸;从同步移泊,到成组过闸……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科技创新成为助力三峡航运畅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峡船闸人字门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字门,门体有13层楼高,最高点达38.5米,宽20米,厚3米,重近900吨,面积接近2个篮球场,其外形与重量均为世界之最,号称“天下第一门”。来到这个庞然大物的面前,人们不觉感叹自己的渺小。

    2012年,三峡通航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多点同步升降系统”,只用了45分钟,就将人字门这个庞然大物轻松地安全顶起和平稳落下,大大缩短了顶门的时间,提高了顶门的精度,降低了施工的风险。“同步升降”2个专利,不仅成功开启了三峡通航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篇章,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对于桥梁、水电机组安装检修等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曾经咆哮的江水已经变得平静,曾经纷乱的航行已经变得有序,险象环生已成为过去,“川江不夜航”亦成为历史。三峡通航人用智慧守护着一片水域的宁静与安全。

    “目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的加入,使得集中监视系统的故障报警可以直接显示出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闭锁条件查询的增加帮助集控操作员更快地分析判断。”设备技术主管王向东介绍,“集控室的集控操作员通过集控单元来操作过闸,关闸操作由单控改为双控,避免了一人操作可能会出现的失误。”

    同时,三峡—葛洲坝船舶监管系统建设及改扩建工程、两坝间乐天溪航道整治工程、CCTV监控项目工程、南津关监管救助基地改扩建工程、船舶过闸安检系统等项目工程的建设,也为三峡通航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基础。

    让三峡通航人骄傲的是,近些年来辖区事故率逐年降低。连续6年实现了零死亡、零沉船、零污染事故,连续20年实现客渡船安全无事故运行,每年保障沿江人民群众120万人次安全便捷出行。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