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磁钉运行,准确抓取集装箱运达指定地点……今年年初,上海诞生了全球首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支撑其人工智能技术的是一家年轻的科创公司,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研发团队。
这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由西井科技和振华重工联合开发。西井科技给了它“大脑”和“眼睛”。“大脑”,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并将其与芯片等硬件结合构成;“眼睛”,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这样,无人跨运车就能模拟人的操作行为,在港区内自主行驶、避障,还能自主探测集装箱,并完成厘米级精度的抓箱、跨箱和放箱。
这群取名“西井智星”的年轻人已经在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的落地应用领域创下多个全球第一:与招商局码头合作实现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与广东珠海港集团合作发布全球首辆港口作业无人集装箱卡车……他们用务实、创新和拼搏写就青春的篇章。
小巷里的年轻人
上海长宁区有一条利西路。西井科技2015年5月成立,2016年1月组建团队。附近居民注意到,小小的利西路上出现了很多80后、90后的身影。居民们还发现,102号楼的2楼办公室,经常到晚上十点钟还亮着灯。
西井科技CTO张波告诉记者:“‘西井’取自上海市朱家角百年石板街‘西井街’,我们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八成以上是留学回国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
今年41岁的张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12年,在西井科技,他带领这群80后、90后,将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转化为全局人工智能港口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团队无疑是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中的关键。张波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有13名共产党员,党员数量在员工中占比超过16%。最近,公司主动要求成立基层党支部,并得到了长宁区政府和江苏路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与指导,目前党支部正在积极筹建中,这将进一步凝聚力量,发挥非公企业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拼搏的青春最美丽
西井科技以类脑芯片业务为起点,自成立之初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设计“中国芯”的道路。
2017年9月,90后博士赵钊带领的“西井智星”深度学习研究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片上学习”(On-Chip Learning),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实现高效率、低功耗。与此同时,公司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深井”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尽管芯片设计团队已有丰富的经验,但涉足一个算法迭代频繁的新领域,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花了近一年时间,团队完成项目所需全部算法的研究和设计,随后又进行了IP替换、功能仿真、布局布线及后仿真等系列工作。2017年12月,“深井”芯片一次性成功流片,芯片工艺为28nm HPC+,首次上电即成功跑通了所有应用层面的测试及需求场景下的任务。
在队友们为自主“中国芯”刻苦钻研时,“西井智星”的奇异产品部承担了将实验室的超前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任务。此时,浙江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在“朋友圈”发布智慧技术需求。
西井科技CEO谭黎敏察觉到“一带一路”倡议下人工智能智慧港口的发展趋势。面对完全陌生的港口行业,这群年轻人勇敢接受挑战,戴上安全帽向码头师傅们请教,反复理解实践码头不断变化的一线作业需求。靠着一股韧劲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这群90后工程师,加班加点,短短2个月就拿出了成果。2016年,西井科技研发出全球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并收获了第一个商业订单。第一个吃螃蟹的大榭码头也尝到了甜头,生产效率、经济收益、安全程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此后,团队再接再厉开发了针对海关保税区闸口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海关监管闸口在广西钦州保税区上线。
如今,智慧港口系统已实现从闸口到场桥到岸桥的智能理货全覆盖,为多个码头在智慧理货、智慧闸口等局部作业实现了人工智能升级,涵盖了浙江、广西等多地港口及海关保税区、航运公司堆场。
立志做事更要能吃苦
“当日事,当日毕”,是西井人立下的军令状。
最初,团队选择上海郊区某车库和停车场作为试验场地。冬天的郊外寒风萧瑟,张波带领团队在零下三四度的环境下和难题死磕到底,在铺着煤渣的停车场一站就是3个小时。他们把原本被业主堆满杂物的车库改成了临时工作室,没有取暖设备,大家就窝在寒冷的车库,硬是从早上8点工作到半夜两三点。
加班、熬夜、出差,对于他们是家常便饭。今年元旦,90后梁炽盛正在广东老家休假,接到无人集卡提前抵达客户码头的消息,连夜开车前往码头完成交接。试验车辆自动避障急停功能时,张波作为老党员,不顾危险,每次主动请缨担任试验人。“我对你们有信心,一定能成功。”他常常这样给团队成员打气。
目前,西井科技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解决码头全自动化最后一道“关卡”的最新人工智能应用,针对航运行业也发布了相关人工智能单证识别应用。张波说,“西井智星”的这群年轻人已成长为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的中坚力量。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