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水运

    "江南第一闸"助力镇江水运大发展

    古城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汇处,是江南运河的起点,镇江古运河也是中国大运河史上最早开凿的河段之一。2000多年来,古运河孕育滋养了镇江,使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交通重镇和文化名城。而在运河发展进程中能真正起到利航运、兴水利作用的,是由镇江人首创并沿用至今的“埭”。

    镇江市航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埭”,即是今日船闸的雏形,根据《晋书谢安传》注解:“埭”即是拦水之土坝,多设于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险阻之处,多用牛或人力助船通过。可见“埭”是最原始的助航设施,后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拓展了水利功能。

    古运河以“埭”治水理念源起镇江

    我市地处丘陵地带,其中苏南运河丹徒辛丰泰山湾段地面标高33.6m(吴淞标高),素有“江南运河屋脊”之称。丹阳以北多为丘陵岗地,丹阳以南则是广褒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清早期画圣王石谷所绘,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舟次丹徒道》中,生动直观地展示了镇江丹徒运河穿梭于山林峡谷之间的壮美景色。

    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南巡时,命三千囚徒开凿镇江至丹阳的丹徒水道运送人马物资,从丹徒口(今老丹徒镇东)入曲阿(今丹阳),从而形成了江南运河的雏形。早在秦代,丹徒水道采用了曲折开挖的方式,利用丘陵地势形成多处湾道,逐步消除潮水落差的影响,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秦代这种“三湾抵一埭”的开河理念正是古代运河建“埭”利航的基础,对以后大运河航运、水利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至今都有它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埭”始建于镇江

    三国时期东吴定都建邺(今南京),为保持都城与经济中心太湖流域的航运通畅,避开了丹徒水道长江入海口的风险航道。

    唐《建康实录》中记载:公元245年,东吴赤乌八年,孙权“使陈勋作屯田,发屯兵三万,凿句容中道,至云阳西城,以通吴会船舰,号破岗渎。建上、下埭,通会市,作邸阁……其渎在句容县东南二十五里,上七埭入延陵(今句容春城),下七埭入江宁县(今南京),于是东郡船舰不复行京江矣。”破岗渎上的“埭”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埭,它比东晋时期谢安所建的邵伯埭早了近一百年,充分展示了当时镇江河工技术的巨大成就。

    镇江“埭”的演变对航运发展作用巨大

    据了解,隋唐时期,大运河以洛阳、长安为中心,北达通州,南接杭州,逐步形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江南河全线贯通使太湖流域丰富的粮食、丝绸、茶叶等特产源源运往北方。

    由于当时镇江长江入海口东移至海安以下,潮水大大减弱,江南运河枯水期水源严重不足。因此,在江南运河丹阳段首个由“埭”演变而来的堰闸“练湖”(建于304-306年,早于西兴堰180余年)应运而生,它能在长江丰水期充分蓄水,以补充运河水源,调节运河水量。

    由此不仅起到了调蓄山洪的作用,确保了枯水期运河水位足够船舶航行,还保证了丹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田灌溉。据《中国大运河史》记载的数据,大运河的运输量在中唐时已占全国运输总量的25%。

    到宋朝时,江南运河的水源更加枯竭,“护阐置堰”成为当时漕运之根本。公元1067年,宋治平四年正式修建京口闸,至1100年建成,闸室南端为埭埔,北端为闸,可以引潮和通船,对航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船闸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据了解,在历史上,古船闸对航运的发展作用巨大,镇江因水而兴,经济和社会得到空前大发展。在南宋末年,经镇江中转都城临安(今杭州)的漕粮占全国的68%,镇江逐步成为全国粮食的仓储、转运中心和南北货物集散中心。北宋时镇江已经成为大运河沿线重要的政治、军事、贸易、港口城市。

    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将隋炀帝开凿的古运河改道拉直,形成了北起北京、南至余杭的京杭大运河。为巩固和强化镇江水运枢纽的地位,仅元朝就疏浚丹徒运河7次,其中全线大规模疏浚6次,疏浚练湖堰5次,复建了京口闸、丹徒口横闸和越河口闸。镇江的港口、漕运、商贸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京杭大运河镇江段形成了有“江南木业鼻祖”之称的鲇鱼套木材集散地,形成了长江下游最大的桐油市场,还成为仅次于上海的江南最大米市。

    “江南第一闸”让镇江再展新姿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运河镇江段仍然沿用原古运河16.69km运河航道,虽经1955年至1960年的清障疏浚,仍然不够船舶航行标准,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新建的谏壁节制闸(2014年复建)、九曲河闸(2016年复建)和1975年新建的谏壁抽水站形成了镇江运河三位一体的水利设施。

    改革开放后,1976年2月至1980年新建的谏壁船闸,新辟谏壁越河口入江航段2.5公里与苏南运河衔接,并于1999年6月至2001年底扩建为谏壁复线船闸,通过量达4433万吨,常年通航的船舶遍布全国十余省市,被誉为“江南第一闸”。

    1990年2月至1997年9月,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整治工程竣工,苏南运河镇江段定级为国家内河四级航道。2007年6月至2017年苏南运河镇江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全面竣工,北起镇江谏壁口门,南至常州荷园里,42.6km的苏南运河镇江段正式升级为国家内河三级航道,航道口宽90m,桥梁净高7m,常年枯水期水位不低于3.2m,可通行千吨级顶推驳船。

    “江南第一闸”的兴建和镇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让苏南运河镇江段重新焕发新的生机。谏壁口门平均每日通过船闸的船舶达600余艘,船舶通过量连续十余年超亿吨,2017年船舶通过量已达1.5亿吨,货物通过量首次过亿吨,相当于沪宁铁路的单线货运量的近四倍。航运的发展与船闸的功劳密不可分,展望未来,新时代的“镇江埭”势必将在新的经济建设中谱写新篇章。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