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武汉新港作出指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给阳逻港赋予了更高的责任和使命。阳逻港必将成为中国中部货物集散中心,这个中心必须打通阳逻港与公铁衔接的大通道,才能发挥黄金水道最大价值。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不负嘱托,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从先期大建码头,进而广辟航线,规划建设铁水联运工程,大力发展航运服务,全面发展航运产业,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建设航运中心的探索、发展之路,已基本形成了武汉服务流域的航运枢纽格局,建成了航运中心的功能框架体系。
高标准规划打造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11月18日上午,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货场,只见3台桥吊正忙碌地将集装箱起吊到列车上。“这些货物都是从上海‘坐船’来,从港区运到这里准备‘搭乘’火车去成都。”货场一名负责人介绍,从上海经过阳逻港,到成都的铁水联运通道是武汉新港今年打通多式联运重要通道之一,每集装箱比原来的传统运输模式节约1000多元。
而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和荒坡。
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出台,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武汉新港委编制出《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将建设快递之都、顶水之港、提单武汉,打造具有全球性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生态航运引领效应的国际航运中心。
如何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阳逻港作为水上“东大门”,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武汉新港提出打造铁水公空无缝对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做大做强阳逻港转运枢纽,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物流效能。
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纳入全国首批示范项目。铁水联运一期工程2016年6月开工,2017年12月底完工,今年3月进入常态化运营。至此,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改变了历史格局,码头与铁路货场的距离由以前的60公里(吴家山—阳逻)、22公里(滠口—阳逻)缩短至现在的2公里。
但一期工程货场距港区仍有2公里,需公路接驳,并未实现“铁路进港区”无缝衔接。而且,目前铁水联运一期中转能力仅10万标箱,无法满足阳逻港发展需求。
为此,武汉新港委组织设计规划单位制定方案,启动铁水联运二三期工程。
今年2月2日,武汉新港委组织编制的《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项目报告》专家咨询会在武汉召开,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三期工程通过专家评审。
铁水联运项目从方便“水铁联运”出发,共分三期实施,项目建成后,武汉铁水联运能力将由10万标箱提升至210万标箱左右,最终使铁水联运箱量比重达20%。。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表示,武汉将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通道,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内陆出海口作用,连接欧亚大陆桥,以阳逻铁水联运显著的成本优势和集疏运能力,使武汉成为欧亚大陆桥新的“桥头堡”。
打造品牌航线构建“轴辐式”联运网络
“港口是骨架,航线是动脉,联运是翅膀,产业是血液”,武汉新港委从塑造品牌航线入手,培育航线,创新发展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形成长江中游航运主枢纽。
2013年3月,武汉江海直达开通武汉—上海洋山港“天天班”航线。以水水中转连接宜宾、泸州、重庆等长江上游港口城市,当年9月开通泸州—武汉—台湾集装箱快班航线。
2014年7月,武汉至东盟四国航线开通。2015年9月,武汉至日本、韩国集装箱快班航线启航,形成了一批品牌航线。
江海直达航线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运输量最大、最为繁忙的航线。为了扩大辐射范围,武汉新港开通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打通了武汉—岳阳—九江三港之间物流新通道。
目前,武汉新港已形成了以武汉至上海为轴,长江中上游港口至武汉新港为“内陆辐”,上海至全球为“远洋辐”的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2018年1至10月,水水中转箱量占武汉港总箱量比例由初期的29%增至43.57%。
去年11月5日,首艘近洋直航开通,从阳逻出发直航至日本千叶县的袖浦港。到目前为止,已开通20班次直达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近洋直航。
2017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5.56万标箱,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第一位;汽车滚装量完成84.53万辆,成为内河最大、全国第三的汽车滚装运输中心;货物吞吐量完成1.0018亿吨,单一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2018年1至10月份,集装箱吞吐量126.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6%。汽车滚装运量77.8万辆,同比增长14.48%,完成年度目标81.89%。目前,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武汉新港实现的,阳逻港已成为湖北武汉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
在打造江海直达联运品牌线路的同时,武汉新港积极探索武汉-上海洋山江海联运标准船研发建造,实施船舶升级换代,推动船舶大型化,实施规模化运输,助推全流域航运实现效益最大化。11月16日,首艘江海直达1140型集装箱示范船举行首航仪式,这是阳逻港首次开启千箱级集装箱运输,在武汉航运史具有划时代意义。
区港联动构筑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在服务配套方面,武汉新港实施区港联动,抓口岸功能,与多式联运互为发力,构筑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2017年8月9日封关运行,实现阳逻港、铁水联运、中欧(武汉)班列、天河机场四大国际物流通道的互联互通。阳逻港综合保税园区依托紧邻港口的区位优势,今年5月,成功实现了“岸边直取”区港直通模式,即集装箱不落港区堆场,通过区港联动卡口直接进入保税园区,同时也可以直接从保税园到多式联运货场,实现“快收快发”。截至10月12日,阳逻港园区已经累计完成进出口货值10708万美元。
同时,阳逻港国家进口肉类、粮食、水果指定口岸为多式联运互为打造了配套服务功能。
加快构筑监管服务平台,2015年12月,海关总署批复同意武汉设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去年12月28日,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项目开工。项目紧邻阳逻港一、三作业区,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阳逻港的综合功能。
11月12日,阳逻港一期码头,外地来的港口码头负责人考察了纯电动集装箱卡车运行情况后,赞不绝口。首批3辆运营纯电动集装箱卡车于8月31日投入运营,经过测算,每台纯电动集卡车比柴油集卡车节约1.4万元。
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炳木介绍说,公司原来12台集卡车都是柴油车,如今全部改造成纯电动集卡车,一年可节约费用16.8万元。他们同时对集装箱龙门吊混合动力系统和岸电设施进行改造,将阳逻港一期打造成长江内河首家绿色港口示范码头。
阳逻二期码头,一艘集装箱轮船靠岸,马达轰鸣,当接上码头智能岸电箱电源后,马达声立即停止,烟囱烟雾立即消失,船上设施照常运转。
此前,船舶到达阳逻港靠岸,随着货物卸下装运的同时,轮船引擎并不会熄灭。通过柴油机发电,每小时污染物排放量122.5千克,船舶一次靠港约20小时,污染排放2040千克。
为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武汉新港委立足生态长江、绿色港航的总体要求,以减少船舶排放为重点,在三个码头全力推动港口岸电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在阳逻港区已安装14台智能岸装置,同时为112条船舶免费安装与智能岸电箱相匹配的船用电缆接头。实验结果表明,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可节约能源费用30%左右,降低港口污染15%以上。
集聚辐射能力打造中国内陆货物分拨中心
多式联运的发展,使得武汉渐渐成为货物集散中心。2017年,金口港与长江对面的沌口港、纱帽港完成汽车滚装运输吞吐量成为全国第三、内河最大的汽车物流集散地,初步形成长江流域汽车物流集聚分拨中心。
近年来,武汉新港委科学预判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创新推出“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的水运集装箱全中转运输模式。“上游全中转”是指武汉新港对上游滚装送来的货物进行分类和梳理,下游全分流”是指武汉新港将分类完毕的货物“点对点”地送到各自目的地。
多式联运使得阳逻港的集聚辐射能力大跨越,通过该工程,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长江中下游的集装箱货物可水运至阳逻,无缝换乘登上中欧(武汉)班列,发往欧洲、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辐射四川、陕西、甘肃、新疆、内蒙等中西部省份,并与各中欧班列对接。
武汉新港从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入手,通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带动了整个流域的货物在武汉集结中转,进一步打造中国内陆货物分拨中心、中国中部物流中转基地。
加快航运中心产业布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武汉航运中心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概念,表面上看是运输和物流,实质带动的是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武汉新港委负责人说,一座航运中心的建成,并非仅仅依靠“港口+货运”,而是要实现交通、工业、贸易、城市四位一体发展——“港口是中心,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带动与之相关的港航物流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是基础,临港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兴起又促进了港口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繁荣;贸易是纽带,通过对域外需求的满足,达到各种产业有机结合,并在市场中使生产得以继续;城市是载体,为各种产业提供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
近年来,武汉新港委充分发挥航运对内外贸企业和进出口的支撑拉动作用,支持80万吨乙烯、武船双柳基地、商业航天基地等石化、造船、航天等制造业和京东、招商局等物流业沿江临港布局,拉动产业投资逾1000亿元。吸引中远海运、中外运等大型航企将航运金融、航运结算等高端业态向武汉集中,提升了区域产业集中度与竞争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阳逻、花山、金口等临港新城初具规模。
占地30公顷的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已在阳逻港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整体完工并投入使用。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将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产业“承载器”,是湖北省、武汉市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新实践。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武汉新港委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求,大幅提升航运要素配置能力,着力对接国际港口集群、航运网络和服务平台, 做沟通全球物流集散的“支点”,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箱。到203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使武汉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