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拟对从中国进口的3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的计划,已有1200多条书面意见以及要求当面作证的申请送达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请求美国政府放弃新一轮对中国加征关税,其中就有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制造商协会(National Marin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简称NMMA)的意见。该协会资深副总裁妮可·瓦西拉罗斯表示,美国海事行业有400多种从中国进口的产品被列在此次加征关税的清单中,从船上的小零部件、发动机到船身,所有与船有关的产品几乎都受到影响。此次征税还影响到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比如船上的救生衣、冲浪板还有钓鱼设备等。
业内人士表示,对来自中国的船舶配套产品征收关税,将让美国的船舶建造及维修成本变得更加昂贵,当然,同时会影响中国船舶配套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但从近几年中国出口美国设备每年多则2亿多美元、少则1亿多美元的金额来看,影响应该十分有限。
美企反对加征关税计划
NMMA是美国海事界举足轻重的协会组织,下设多个附属机构,其中的滨海工业协会(Association of Marina Industries 简称AMI)代表着遍布美国和世界各地的1000多个游艇码头、船厂、游艇俱乐部、公共/私人系泊盆地,以及海洋工业供应商的利益。NMMA的数据显示,与其他行业不同,美国游艇行业销售的游艇95%来自美国国内制造商,美国游艇行业直接雇佣约15万人,间接为50万人提供工作机会。2017年,美国游艇产业对外出口金额为15亿美元。不过,美国制造游艇的材料却大部分依靠进口。从钢铝、轴承,到发动机和GPS导航系统,都来自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自去年以来,美国对多个国家的钢铝加征关税后,游艇原料价格上涨,令美国游艇制造商大受影响。此次如果对中国的船舶配套产品加征关税,将令这种影响进一步加深。据了解,多年来,中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已建立了高效稳定的供应链,如果加征关税,美国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在质量、产能、性价比上与中国企业相似的供应商。妮可·瓦西拉罗斯表示,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导致了不确定性,增加了美国企业的成本,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开支。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船舶设备金额为2.29亿美元,其中船用舷外点燃往复或旋转式活塞内燃发动机、船用点燃式活塞内燃发动机的零件、船用柴油机的零件、船用推进器及桨叶等为主要出口船舶设备,分别占比为36.6%、19.8%、5.8%、3.7%,金额分别为8359.9万、4530.1万、1316.77万、847.38万美元。此外,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船舶设备还包括船用发电机、船用舵机及陀螺稳定器用零件、船用柴油机曲轴、船用卤钨灯、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船用洗舱机等。业内人士表示,除船舶配套设备外,中国还向美国出口船用集装箱、船体分段、船坞等产品。美国目前的平均造船成本是中国的7~8倍,如果这些来自中国的船舶配套产品被加征高达25%的关税,那么其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中美船配产品进出口保持平稳
中国的船舶设备多年来最大的出口市场是亚洲和欧洲,但以国家而论,美国是中国船舶设备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且,美国还在中国进口船舶设备的来源国中排名靠前。如在2017年美国就是中国进口船舶设备的第三大来源国,金额为1.68亿美元,仅次于韩国和日本;2018年为2.1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自去年年初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威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4月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部分船用产品,对我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交付造成一定困难。随后,我国也对部分从美国进口的船舶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船舶发动机专用零件、径向柱塞泵、发动机用增压器、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烟气脱硫装置、20 英尺集装箱、帆船、娱乐或运动用其他船舶或快艇、未制成或不完整的船舶、钢铁锚和多爪锚及其零件、船用压燃式内燃发动机等。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主管李雅君介绍,虽然中美贸易战波及了船用产品,但近两年的数据表明,中美船舶设备的进出口基本保持了平稳。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船舶设备金额为1.54亿美元,占船舶设备总出口额的15.8%,从美国进口金额为1.68亿美元,占船舶设备总进口额的11.6%;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为2.29亿美元和2.16亿美元,同比不降反增;今年前4个月,中国出口美国船舶设备金额为7775万美元,与前两年相比起伏不大。有业内人士分析,纵观这些年中国船舶设备整个进出口情况,主要与船市的起伏相关,如2013年国际船舶市场低迷、需求萎缩,我国船舶设备进出口额就双双下滑,出口同比下降 6.4%,进口同比下降13.8%。与美国的进出口情况也是如此。
此次美国加征关税涉及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中,有400多种海事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产品转而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有的产品美国国内早已不生产,如果现起炉灶,既没有具备相关技术的工人可用,也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支撑;即使能够在美国国内生产,其成本也将翻番,比加征25%的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更可怕。如果转而向日本、韩国采购,成本应该也高于25%。如果转而向成本比中国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等采购,恐怕短期内难以找到在质量、产能等方面满足要求的供应商。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