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未来 3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提出“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制造强国等重要部署。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新时代对我国水运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要求水运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完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布局,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更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陆向集疏运网络,促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快绿色安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我国水运发展站在了新起点。我国主要沿海港口硬件设施全球领先,设施的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设施规模、装卸效率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可停靠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船和邮轮等。我国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运大国,具备了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物质基础。
站在新起点上,我国水运发展进入新阶段。主要呈现以下三大方面的变化:一是发展使命的提升,我国水运发展由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向主动引领经济发展、充当发展先行 官、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转变。二是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换,我国水运发展由基 础设施和规模总量的高速度增长向重视生态环保安全、重视技术引领、重视服务升级、重视制度创新、重视国际影响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三是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我国水运发展由立足服务国内发展为主向全球拓展助推现代供应链建设转变。
未来我国水路交通发展将承担新的使命。一是着力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水运服务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全程物流链整体效率,助推制造业强国建设、贸易强国建设等。二是着力完善全球网络,优化布局海外港口支点,加快陆海联运物流网络完善,推动现代供应链建设,支撑我国产业全球化布局和国际产能合作,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更好促进支点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建设 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唱响中国海运声音、贡献中国海运 智慧、推出中国海运方案、弘扬中国海运文化,助推世界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交通强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依托。四是着力满足人民新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打造平安水运,发展邮轮游艇经济,提升生活消费品运输服务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
新使命下,水路交通发展战略的新内涵是,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领先。一是人民满意。注重绿色环保和平安发展,推动港口城市协调,以邮轮游艇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带动城市竞争力提升,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进一步发挥水运低碳环保比较优势,强化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骨架作用,推动绿色、平安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生活新需要。二是保障有力。发挥好自身运输服务保障功能,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程物流链效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装备保障、运输服务支撑、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三是世界领先。为国家经济、安全、便捷、高效发展提供强大、高效的战略支撑和先行引领,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充当经济发展先行官,为我国经贸发展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积极参与相关规则、标准制定,更好为世界水运事业发展作贡献,支撑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围绕新内涵,水路交通强国主要体现在,基础保障力强,战略支撑力强,国际影响力强,发展包容性强。一是基础保障力强。运输高效、全程可控、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二是战略支撑力强。完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布局,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打造安全可控现代化运输船队,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贸易强国、制造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三是国际影响力强。集聚现代航运服务要素,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在国际海运规则、标准制定中作出更大贡献,加大重大引领性技术创新,为世界水运业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水运智慧和解决方案。四是发展包容性强。处理好与环境保护、安全发展等关系,实现绿色安全发展,进一步凸显水运比较优势;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强化水运先导性作用,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水路交通发展战略新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水路交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全球服务网络、国际航运中心、黄金水道建设等为重点战略目标,聚焦设施装备、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四大战略领域,重点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内河黄金水道建设、以铁水联运为重点的集疏运体系完善、以制度创新为主要突破口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构建、以国际规则公约标准规范等为主要标志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战略任务,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建设,使水运成为我国经贸发展、国家安全、大国外交战略实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凸显水运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先行官的角色定位,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水路交通发展战略新目标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前既要 为决胜全面小康做好服务,为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做好先行,又要为水路交通强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开启新征程。2020年后我国水运强国战略主要分两个阶段目标进行设定, 考虑先行性分别对目标年提前五年。
2030年目标。建成水运强国,我国水运发展水平总体进入世界前列。其中,全球航运服务网络、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全面建成与我国经贸地位相适应的高效海陆双向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在传统贸易国家 航运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以服务“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为重点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布局基本完成,水运在“一 带一路”建设中的保障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凸显,水运 包容性发展理念不断得到彰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 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部分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 水平迈入世界前列,着眼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 的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并形成引领性。成为全球海 运治理体系的重要推动着,世界海运发展的中国解决方案不 断得到认同,对世界水运业发展的贡献度提升,有效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2045年目标。水运强国总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在全球航运服务网络、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全流域黄金 水道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幅提升。完善的全 球航运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多项细分领域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全球海运治理体系的重要贡献者,中国水运发展理念得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认同,水运解决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采纳。水运成为我国经贸发展、国家安全和大国外交战略实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支撑,进一步凸显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先行官的角色定位,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水路交通发展新的战略任务是:主要聚焦在设施装备调整优化、服务功能拓展转型、绿色智慧创新发展、国际影响全面提升等四大领域。考虑到战略实施的重点方向和可能突破点,认为黄金水道、集疏运体系、航运中心、航运网络、影响力提升等方面作为未来30年我国水运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
一是内河黄金水道打造。即补齐短板,以长江等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建设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高标准航道网络,推进船型标准化、清洁化和港口集约化、现代化,实现水陆有机衔接,打造全流域黄金水道。
二是集疏运体系构建。即以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为重点的集疏运体系完善,重在强化衔接,形成发展合力,提高服务效率,支撑全程物流链整体效率提升。
三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即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国际航运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市场为主攻方向,中远期形成全球竞争力和引领力。
四是全球航运服务网络构建。即布局港口支点,完善航运网络,强化增值服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近中期重点完善以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的全球航运服务网络体系。
五是水运治理能力提升。即开放合作、贡献智慧、共同发展,积极参与、主导国际海运规则、标准、规范制定,发出中国海运声音,贡献中国海运智慧,使得全球海运体系的中国因素凸显,为世界海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体现大国担当。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