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邮政

    第五届全国邮政通信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开幕

    7月31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国防邮电工会联合举办的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邮政通信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李国华与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主席杨军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巡视员刘新昌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李国华、杨军日、刘新昌分别致辞。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康宁主持开幕式。

    为大力支撑“寄递翼”快速发展,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质量优先”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企业探索简化作业流程、改进作业组织方法、优化生产流程,助力包裹快递业务新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次竞赛采用“跨专业、跨板块”的组织方式,打破板块间、上下环节间的业务壁垒,将邮务、速递物流两大业务板块投递岗位、内部处理分拣转运岗位的一线生产人员全部纳入参赛范围,参赛人数达18.7万人,为历届最多。本次竞赛得到了人社部、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国家邮政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批准列为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

    李国华首先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对竞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本次竞赛凸显三个特点:一是强调问题导向,把有效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推进包裹快递业务快速发展作为竞赛出发点,找准影响企业投递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并将国家新颁布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融入竞赛要求,不断引导职工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二是注重技能创新,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大赛引领创新的作用,将竞赛进一步打造成激发职工创新能力、创造活力的有效平台,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先进工作法征集评选活动。全国邮务、速递物流两大板块共征集工作法534个,最终评选出72项优秀先进工作法,发现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有效推动了邮政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打造了中国邮政市场竞争新优势。三是坚持全员练兵,将各代表队培训考试成绩纳入决赛团体成绩,并通过省内推荐和集团公司随机抽选产生了决赛选手,营造了人人学业务、个个练技能,全员练兵、全员提升的良好氛围。李国华表示,希望通过竞赛进一步展示出中国邮政基层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技能,希望通过竞赛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的快车道,激励一线职工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岗位成才。

    杨军日表示,本次大赛作为邮政职工岗位练兵、技术交流的一次盛会,恰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人社部批准的技能人才评价中央试点企业以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第10年,意义重大,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国制造2025》,实施“人才强邮”战略,持续推进邮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工作方式,激发了广大职工争创一流的热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级技能人才,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了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快技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方式及途径,也是工会组织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原则的重要体现。他希望广大邮政职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邮政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刘新昌说,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围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实施大规模教育培训,认真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已成功举办的四届全国邮政通信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有12名选手通过竞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有一大批优秀选手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本届竞赛在项目设置、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竞赛的参与人数、覆盖面、影响力都再创新高,必将对服务中国邮政深入实施“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支撑邮政企业转型发展、助推“寄递翼”业务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届竞赛决赛分设个人赛和团体赛项目,来自全国各地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的62支代表队、310名选手于7月31日~8月2日在理论知识考试、接收开拆处理、揽投情景模拟、邮件装卸车、投递归班处理、包裹分堆排道等项目中展开激烈比拼。

    为在全系统掀起学习先进、提升技能的高潮,中国邮政网络学院对决赛开幕式进行了视频直播,中国邮政网和《中国邮政报》非官方微博“鹏博的家”对大赛进程进行了图文直播,《中国邮政报》官方微信推出了“为全能王加油”投票活动,得到了赛场内外邮政职工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至8月1日17点,已有19.6万人次参加了投票。大家还在微信平台上热情留言,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祝福选手们赛出好成绩。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