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送报纸邮件的郑连行 车景军摄
“老郑”正在给退休老党员念报纸 车景军摄
郑连行获得的荣誉证书 车景军摄
24年,他累计投递邮件达49万多件,投递准确率百分之百。
24年,他换了七十多个信报兜、四辆自行车,四辆摩托车,行程30多万公里。
24年,他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县政府嘉奖1次,获得各项荣誉10余种。
24年,他身材走样,皮肤黝黑,人们却亲切的称他为“流动邮局”。
他,就是景县邮政局投递员郑连行。无论数九寒冬、三伏酷夏,还是白昼黑夜,以前骑着自行车现在骑着摩托车,驮着报刊、信件、邮包默默地穿梭在县城大街小巷的一名中年汉子。他忙碌着东家进、西家出,一面热情地和人打招呼,一面熟练准确地将一沓沓报刊、信件送到居民和机关人员的手中。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诠释着一名邮递员心中对事业的那份敬爱,对平凡岗位的无怨无悔。
老郑是一位不善言辞,执着憨厚、老实巴交的人,他虽然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更没有神秘传奇的故事,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雷锋”为榜样坚持诚信服务,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二十余年如一日,把自己一腔热情都倾注在了神圣的邮递事业上。
景县邮局的邮递员郑连行忠实履行着新闻政策传递者的职责与使命。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一名普通邮递员工作的党性原则和保密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真正担负了起党和政府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职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每当党和政府发布大政方针和新的政策时候,他都先仔细的研读一遍,在给老百姓送报的过程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准确的传递出去,把党和政府声音传递到基层,做好宣传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他曾多次代表订报的老百姓给报社写信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政策传递工作者。
无怨无悔铸忠诚
老郑1971年出生于邮政世家,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萌生了对邮政事业怀着崇高的想往。1993年,22岁的他终于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骑着“电驴子”负责县城区域的邮政投递工作。近年来,由于县城建设速度快,人口流动频繁,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往往找不到人,尤其是2015年的一封录取通知书,因为收件人搬家,老郑就挨家挨户走访,打听收信的最新住处,最后通过到教育局查找学生信息,又到学生的老家多方打听,最终在景县的一个小区多方打听才把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学生手中;有一次,郑连行派发一封农村老百姓向县纪委反映村干部腐败的举报信,该村的村干部因为派人跟踪了举报人,得知郑连行给县委政府派件,在路上拦下老郑,说:“老郑让我看看举报我的啥问题。”被老郑婉言谢绝,该举报信件及时准确的送到纪委手中,这名村干部最后受到了被处分判刑的结果;有一年春天,老郑的儿子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及时住院治疗,而老郑正在给各单位派发全国两会的最新报纸和邮件,为了及时的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基层,老郑给他的妹夫打了一个电话让妹夫帮妻子送孩子去医院,自己则继续准确的将报纸和邮件用到单位和居民手中,当老郑送完报纸后赶到医院时,看到睡着的妻子正在抱着儿子打点滴,而妻子和儿子眼角挂着泪水…….还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下坡时由于负载过重,坡又很陡,摩托车突然不受控制,像脱缰的野马向坡下飞奔,老郑眼看有生命危险,连忙从车上迅速跳下来,但人却摔在沟里,腿脚跌伤了,鲜血直流,摩托车和邮包已抛出10米以外的坡底。为了保护好邮件,他不顾双脚疼痛和流血,挣扎着从泥水里艰难爬起来,拖着沉重受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艰难奔向邮件。此时,他心中十分着急,如果这些邮件浸水,信件、汇款单、文件之类就会字迹模糊,会酿成事故,虽然他事先已用塑料布包捆了邮件,还是又脱下身上的雨衣将邮件再包了个严实,以防万一,然后推着摩托车艰难地赶到修理部。维修好车后,他来到城中村北门里刘德旺家,见他浑身被雨淋成个落汤鸡,双脚还流着鲜血,赶紧让他坐下,连忙用红汞、酒精等消炎止血,又用纱布将伤口简单进行了包扎,劝他给单位打电话派车来接,可他拒绝了。休息片刻后,仍然冒着大雨,强忍着双脚疼痛,又推着摩托车继续进行邮件投递。回到单位后,天早已黑了。后来有些用户自发向邮政局送来了表扬信。用户感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玩命干工作的投递员”。
倾情服务献丹心
投递工作涉及量大面广,以人为本是他始终不渝的追求。有一次他投递时,发现一张汇款单,收件人地址为“景县供销社马亮收”,可到供销社单位去都说无此人,查遍供销社职工名单,也无此人。按邮件处理规划,完全可以退回原处。但细心的老郑看到附言栏内写着“先汇来一些款,以解治病急难”这样时,心急如焚,他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收件人。在县供销社附近街巷和供销社家属楼挨门挨户查问了几十家,花了几天时间,终于在县供销社家属楼3层找到马亮。马本人是汽车司机,因出了车祸,腿摔伤了,在家调养,正急着用钱,儿子从北京紧急汇来一笔款。用户收到汇款单感激不已,说正需要这笔救命钱钱看病治疗呢。儿子几天前还打来电话说钱早已汇出了,怎么还没收到或反馈信息呢?随即老郑又扶他下楼到医院挂吊针,后来时间长了,常来常往地两人成了知己好友。
县城景安大街43号刘翠兰,景新大街24号徐海燕,信件都只有地址,而无收件人。按邮件处理规则,查无此人完全可以退回原处,老郑为了处理好这些疑难邮件,想方设法根据来信的地址和笔迹,让同院住户反复辨认,终于准确无误找到了收件人,用户十发感动。像这样的例子,20年来,老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洒向邮递都是情
县城内邮局原设在县城中心,后因业务扩大,进行了迁址。随着城区骨架的拉大,客户不断增多,给客户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者更为困难。老郑在投递过程中,只要群众拿着信件、包裹或取汇款单,站在街边向他招手,都会停下来乐意为大家服务。他平时备购一些邮票,有些客户无论经单位或是个人,有时信件中超重,邮资未贴足,为了赶时间邮走,他都代用户一一贴足邮资,然后再告知用户,用户都感激不尽,并补交了邮资,许多小额的汇款单,他都垫付,尽量使用户方便省事。
20年来,他更换了几处投递片段,每当调离时,当地的用户都对他依依不舍。细心的人会发现,他投递的时候,邮包总是比别人的大,比别人的重,里面全是为用户准备的用品,如邮票、信封、信纸、储蓄单、订报单和其它邮政业务宣传品。使他负责投递区域内的用户成为自己的储户和邮政用户。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干什么都有疲劳期啊!
每当有人问起:“累吗?”他总是憨笑着答道:“习惯了。”殊不知,这一句“习惯了”当中饱含了多少艰辛啊!
他常说:“我所做的投递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送信送报,更重要的是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温暖和关怀投送给人民群众。”这就是一位普通投递员,用最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谱写着他平凡岗位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学习雷锋助人乐
老郑的工资收入并不多,但每年积极主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帮助困难学生。近几年各类捐款5000余元,他学习雷锋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他在投递过程中,遇老年人或残疾人提水、搬煤、搬家具等重活时,他都主动帮助干,帮助不认识字的老人读信、写信、寄信,也都是经常的事,遇到用户家邻里纠纷或妯娌斗嘴等他都主动劝说,调解纠纷,说服邻里和好,子女孝顺父亲为和谐社会助力。由于他和许多用户多年的深交,成为知心朋友,都十分信赖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人虚度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勤奋拼搏,去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老郑就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他是现实生活中的活雷锋,党是当代为民服务的忠实践行者,他以自己的努力,塑造了新时期邮政职工的新形象,他的言行和作为闪烁着一个邮政人的时代风采。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