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正值春分,也恰逢邮储银行成立十周年。邮储银行在当日对外宣布,其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的开放性公益平台——“邮爱公益平台”正式运行。10年来,邮储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博爱和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在“邮爱公益平台”发布会致辞时表示,“邮爱公益平台”,是邮储银行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内部外部资源和线上线下资源,系统性、持续性开展公益事业的重要举措。
李国华介绍,“邮爱公益平台”的愿景是:秉承普惠金融理念,凝聚社会力量,唤醒公益意识,传递人文关怀,以常态化、多元化、可持续的方式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努力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创新者和践行者。
据了解,“邮爱公益平台”的思路是“发起一支基金,实施一个项目,完善内部机制,整合社会资源”。
发起一支基金。邮储银行将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邮爱公益基金”,利用“邮爱公益平台”,借助邮储银行线上线下网络优势,积极地向社会募集善款发展公益事业。邮储银行首期拟捐资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今后还将持续捐赠。“我们已成立专项工作机构,配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做好基金运行管理工作。我们的手机银行、个人网银、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均已开通‘邮爱公益基金’捐赠入口。信用卡积分捐赠、业务发展配捐活动等措施也将在近期陆续推出。 ”
实施一个项目。推出首个资助项目——“邮爱自强班计划”。该计划主要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自强班”项目,借助邮储银行网络,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对建档立卡户贫困高中生进行直接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还将采取一次性捐助、勤工俭学、帮扶就业等方式,对考入大学的贫困生进行持续性帮扶。
完善内部机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贯彻全员公益理念,整合各分支机构的公益事项,统一打造“邮爱”公益平台,做好统筹规划和跟踪评估,形成“邮爱”公益活动长效机制。他们将每年的3月20日确定为邮储银行“邮爱公益日”,公益日当天,全行将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在社会倡导公益文化,唱响“普惠万家,邮爱圆梦”的社会公益口号。他们将成立邮储银行公益志愿者协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整合社会资源。平台将配套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管理机制,向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全面开放,将广泛引入外部合作伙伴,不断丰富“邮爱公益平台”的内涵,完善平台的运行模式,提升公益活动的社会价值。目前,平台已与腾讯合作,正在深入推进“益行家”“一起捐”公益募资活动。“我们也热忱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通过“邮爱公益平台”,以捐赠善款、发起公益项目、定点扶助等方式共同推进中国公益事业。”
邮储银行成立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打造现代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来,邮储银行励精图治、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不断丰富商业银行业务功能,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成为近两年全球最大的IPO,建立了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短短十年间,邮储银行实现了从传统储汇机构向现代商业银行的华丽转身。
十年来,邮储银行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经营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邮储银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资产质量保持优良,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短短十年间,邮储银行已经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总资产居国内商业银行第5位,在“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中位居第22位,累计上缴各类税收超过900亿元。
十年来,邮储银行高举普惠金融旗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邮储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出个人金融产品、“三农”金融、消费金融服务,帮助居民财富升级,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累计服务农业家庭近千万户、小微企业1200多万家。邮储银行加大了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工作力度,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短短十年间,邮储银行已发展成为零售金融业务体系最全、产品最为丰富的商业银行之一。
十年来,邮储银行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参与文化教育、青年创业、社区关爱等公益活动,积极参加抗震救灾,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国华最后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邮爱公益平台”肩负着神圣使命,承载着美好愿景。希望“邮爱公益平台”认真践行公益理念,着力创新工作方法,为社会公众奉献爱心、支持公益、投身公益提供有力支撑。希望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持续关心和支持“邮爱公益平台”的成长,为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以及民政部、人民银行、扶贫办、国防邮电工会、银行业协会等相关领导以及邮储银行投资者、大客户代表出席此次发布会。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主持发布会。(石海平)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