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真正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形成“铁港同场、运营同场、查验同场、信息同场”的一体化格局,远期规划港口总能力300万标箱,铁路站场总能力200万标箱,成为长江最大的水铁联运基地。
堆场如何实现无人化,5G怎样让码头更“聪明”,水铁联运怎么赋能沿线物流?8月7日,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基地,探访智慧码头是如何“炼成”。
堆场实现无人化
长江与蓝天之间,一字排开的“中远海运蓝”新桥吊屹立岸边。
只见港口1号岸桥钢铁巨臂从船上精准抓取一个集装箱,吊起后越过船舷,放置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DCV)上。作业指令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远程下达后,DCV依据智能算法自主识别周边道路环境,沿着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前行;另一侧的码头铁路作业区,装有50个集装箱的货运班列就地从“武汉港站”发车,开往目的地。
在这里,水运与铁路运输实现无缝对接,港口从水平运输到垂直装卸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我们与东风商用车合作,开发了阳逻港智慧码头专属DCV。”武汉中运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飞指着正在执行任务的无人集卡说道,系统集成了调度系统等五大模块,这些模块构成了港口水平运输自动化系统。
跟随刘立飞的脚步近距离观测DCV工作流程,DCV在收到调度系统的指令后,利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智能感知周围环境,在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无需司机驾驶便可在完成集装箱装卸和运输后,自主完成起步转弯、加速减速、停车等动作,精准到达目标作业区域。“我们的无人集卡能实现定位精度小于5cm,一次定位准确率达到90%以上。”刘立飞介绍。
近距离观察无人集卡,车体由“纯电动底盘+传感器”组成,采用“无驾驶舱”设计,恰似人车合一“念力御物”,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集卡,连通了码头与堆场和铁路货场,助推港口从水平运输到垂直装卸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堆场无人化。
5G让码头更“聪明”
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火车车皮和集装箱自动识别、火车自动定位、岸桥智能理货、智能闸口……身处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全自动化码头,智能化技术应用琳琅满目。
“我们与中国移动5G以及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合作开发,通过全港区覆盖的5G网络,打造长江第一个水铁联运自动化码头。”武汉中运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幼波说道,智慧码头一大亮点拓展是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导引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24小时不间断作业,集装箱码头整体作业效率显著提升,综合运营成本下降。作业全过程通过5G网络以视频的形式回传到控制室内,实现集作业流程可视化、港口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智慧港口建设带来全新生命力和强劲动力。
5G技术的成熟运用不仅在港口运输智能化升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还将有效解决港口运力不足、车辆线路混杂、集卡司机短缺、疲劳驾驶、人车混行隐患等问题。“人员足不出户,生产场地空无一人,彻底颠覆了传统人工码头生产管理模式,而且在疫情防控还未结束的当下,大大降低人员聚集和接触风险。”田幼波表示,既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好保障生产运营安全,助力港口企业高质量发展,使企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升级转型。
这样的效率不仅增强了阳逻港在全国的商业运营竞争优势,也为内河港口自动化码头的发展贡献出“武汉方案”。“更值得期待的是,码头5G智能化服务优势与‘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的运营模式结合,将实现港口生产的迭代升级。”田幼波讲述,智慧码头落成后,将联动中远海运港口旗下网络化的码头资源,串联起长江和全球港口航线,让客户业务通过武汉走向全国,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助力武汉实现支点长江、港通全球。
水铁联运赋能沿线物流
8月1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出席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活动并讲话,他表示,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秉持“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理念,致力打造我国内河最大水铁联运港口,必将有力推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强化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功能,成为湖北乃至中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
承载着全省发展希望,那水铁联运将如何发力赋能沿线物流?
“我们以水铁联运、水水中转、定制升级和按需转换不同包装这三大产品为主打,实现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将为长江中上游翻坝作业、水铁联运等现有物流路径痛点提供高效、全程、经济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邱金城说道。
以“成都—上海”物流运输为案例,邱金城通过数据对比了公路直达、铁路直达、水路直达、水铁联运(武汉中转)这四种运输方式的成本和运输时长。水铁联运在降低二分之一成本的同时,可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水铁联运相较全程水路更快,相较全程公路、铁路更经济。
“依靠最新技术,码头也将实现无人化、无纸化以持续提高作业效率,并以功能齐备的附属作业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邱金城补充道,随着传统江海联运和中欧班列在项目的交汇融通,将进一步打通东北亚、东亚、东南亚经武汉至欧洲的国际物流贸易新通道。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如今,水铁在武汉交汇,真正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由此积聚而来的长江流域要素集群,还将发生怎样的聚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