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下,最新消息唾手可得,动动手指就可以将内容打包入脑;无论在失眠、等车还是旅行途中,皆可聚焦于掌间屏幕,这使得人们利用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变得愈益便利。然而,正基于此,使得一些人对于这样的阅读方式产生质疑,觉得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破坏了读者的长文本阅读能力。他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碎片化阅读为标志的时代,这种阅读方式的碎片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接受“浅阅读”的方式,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应该说,如此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的确,不少人在碎片化阅读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对于经典名著敬而远之,只是终日逡巡于微信朋友圈无关痛痒的只言片语,沉湎于新闻客户端娱乐明星的飞短流长,着迷于养生网站莫衷一是的保健信息……如此阅读,除了往自己的大脑内强塞进许多信息垃圾,使自我思想成为任人利用的工具之外,恐怕并不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阅读,自有其不同层次,有学者依低至高将之依次划分为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通常,前三个信息、刺激、娱乐,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来解决;后三个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则只看不行,还得想,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过多的“浅阅读”固然可以打发时间,然而毕竟无助于读者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无助于个人思想的丰盈,无助于其审美情趣的培育。理想中的阅读,自然是能够多一些“深阅读”。只有读者切实沉静下来,专注于优质内容,潜心于细思默想,才能读有所获。既然,阅读难得拥有大块时间,那么,善于利用“微时间”,实施碎片时间阅读,不失其现实可行性。
需要指出的是,碎片时间阅读,不同于碎片化阅读。阅读过程中有效地将碎片时间串连起来,应该说,完全有条件成就个人的“深阅读”。阅读的深与浅,并非取决于阅读时间的长与短,关键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与阅读的姿态,有深度的内容加之专心致志的态度,会为阅读求得较高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以“微时间”成就“深阅读”,需要读者养成见缝插针及时阅读的习惯,同时,还需要掌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笔记读书法就不乏其实用性。有句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没有多么深奥的道理,亦无太过繁复的技巧,这种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的理念,以及依托笔记选书、购书、读书、用书的一系列流程,使得即便在碎片时间当中,阅读的脚步也不至于虚浮零乱,不至于停留于浅尝辄止。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