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阅读

    从“无为”和“有为”中说廉

    廉重要的是行动,不是口号。说廉,不可回避的就是要在工作中去践行、在行为中去体现。莲花的君子风范受世人景仰,不是花影绰约,不是清香宜人,更多的是它生长的过程中能出淤泥而不染。

    在当前持续的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中,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极具欺骗世俗的现象,即“无为”而廉。“无为”而廉有廉的表象而为廉的实质,这是极有害的一种作为。表面上它迎合了大环境的“廉”,面子工程足、形象特征到位,但为廉而廉的结果是办事推诿不担责、谋事太极不着边、决策高度九天外、落实问题踢皮球。什么事情不做,这样确实能达到一定的廉的效果,它用“为无”出世避开了一些能腐败的环境。但“廉”是入世之物,与出世不同。出世是清清世界,它无尘无垢无欲无念。入世中有欲念、有利益,有贪嗔怨恨、有爱恨情仇……而廉是人在世俗中的一种修为。因此,不做事谈何廉?

    谈“无为”而廉先谈谈“无为”是什么?“无为”最早出现在老子《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体系最早也是从老子那里来的。但老子的“无为”是在当时战国时期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提出来,它是想通过无为的方式给饱经战乱的民众以喘息的机会,让民众能在自然的环境中休养生息,而不需要当时的统治阶层过多的干预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每一时代的思想家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而接近客观真理,因此任何一个哲学命题都有其时代的特性,“无为”在当时是针对“多为”提出的,它的本质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过分的干预。“无为”内涵中最重要的顺其自然而成其事,这也是老子《道德经》本质所在。

    但现在很多人谈“无为”直取字义,为不作为找借口,为怕做事找借口。作为和做事都必须是要有担当的、有责任的、有风险的。用“无为”避险其实根子的问题还是自身的问题。是怕担当、怕担责。如果一名党员干部求“无为”,更是党性不够、自身修养不强的本色出演。只要让这样一群“无为”之人不存在,想用“无为”而廉欺世盗名当然就只能是空谈了。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压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担子。这个担子,让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要用 “有为”的担当和作为去践行。

    “有为”就会有事,不仅有事而且还会是很多事,社会中,各种事情难办之处不在事本身,而是事后面所牵扯的各种利益。而正确的处理好各种事情、利益才是“有为”的最高境界。

    如何“有为”才能处理好这各种事情和利益达到廉的效果呢?古往今来,没有谁会用文字去一一详解这些繁冗锁事中事利处置的细节和方法,但横亘今古的却有一个铁律,那就是以廉律心、用廉律行。

    以廉律心。清朝张伯行《禁止馈送檄》中有段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张伯行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这篇《禁止馈送檄》,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这段话体现了张公让廉生于心所体现出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世说:心静生智、心动生愚。其实这里的智和愚要说的也是世人认可的心态在事利面前所表现的处事结果。在事利面前,不曲枉,能用本心去做的才是聪明人;而如果挡不住诱惑,心为事役,做出了违背事物客观规律发展方向的决策,世说就以愚来定义了。廉生智腐则愚,以廉律心,心不为世俗世念所动、事不为求名搏利所曲,这是人生中智慧的选择。很多贪腐被束之人都有一句话: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由。这个结果就是心动生愚所至。用廉律心,先谈的是内修,而内外兼修两手抓两手硬才是律心的长效之道。外修抓什么?抓党的思想建设是律心的重中之重。常态化的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这个“总开关”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固心固本。堤要常修才固、水要长流才清。廉心也要内外同修同行,这样才能让贪腐之心无可生之隙。

    用廉律行。“有为”之廉,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行动中接受监督,因此“有为”之廉必须在“为”的过程中体现。如何“为”?首先在“为”人上,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一个高的标准。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人格魅力是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体现党员的标杆作用。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有为”的磨炼、修养而形成的。“为”人的思想境界上,时刻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抓手,培树强烈的大局观念、不断完善进取的积极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山下不灰心、山巅不失态、泥潭中不抱怨、乱花中不迷眼,管住了自己、战胜了自己才是在“为”人上立住了脚。其次在“为”事上,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做事原则。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这名话中,强调的关键是“做”。在一个方向、一个标尺、一条底线、一个信仰的四个“一”的标准之下“做”才是党员干部做事的原则。做事不是做给谁看,而是要要做出成绩、是要做出效果,是要解决问题。做事,做好事,把事做好,这是党和人民交给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线。(湖北交投武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石城管理所 宋昆志)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