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国家铁路公司首席数字官Fatima Zohra Elouerkhaoui的银白色耳环在展台灯光下闪动,7月10日15时53分,她背着卡其色托特包疾步走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四层大厅。7分钟后,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这里举行闭幕式。
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技术峰会临近尾声,记者带着“请用一个词形容中国高铁”的问题,走近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000余位国际铁路同行。实用、安全、便捷、未来感……中国用3天时间集中展示的高铁全产业链创新图景,让多元评价维度在同一个技术体系内实现完美统一。
关键词一:Practical(实用)
这已经不是Elouerkhaoui第一次来中国,此前,这位来自摩洛哥的高管已经在中国有过多次私人旅行,并总是选择高铁出行。
“太难了!”作为中国高铁的常客,Elouerkhaoui觉得只用一个词形容中国高铁并不容易,她微笑着摇头,一头蓬松的卷发随之轻晃。
“但如果必须选一个词,那就是实用(Practical)。”Elouerkhaoui扳起手指细数:“香港、西安、三亚……我坐高铁去过很多的中国城市,每一次上车都是非常棒的体验。在这个辽阔的国度,高铁是非常实用的一种选择,它节省了人们的旅行时间。”
Elouerkhaoui告诉记者,她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都体验过高铁,对于此次来中国参加世界高铁大会感到兴奋:“摩洛哥代表团参与本次大会的态度非常积极,我们正在学习中国高铁的实用哲学。”
关键词二:Security(安全)
距离闭幕式开场还有几分钟,Giulio Magnanini在会场外的走廊上与大会吉祥物“福福”“馨馨”合影。这位意大利高铁网络安全专家刚刚结束一场演讲,为此他特意系上带有波点的蓝色领带。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Magnanini认为中国高铁的安全体系“堪称卓越”。在技术交流会上,他听到多位同行分享有关高铁安全的见解。他总结:“中国高铁的安全状态和防护等级令人赞叹,对整个行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说到参与此次大会的感受,Magnanini表示,大会组织非常完美!他摊开双手、掌心向上,配合微微耸肩的动作,眯起湛蓝的眼睛:“我们意大利代表团一致认为,中国铁路体现了顶尖的会议组织水平,高质量的圆桌讨论令人印象深刻,技术展示环节更让我们震撼不已。”
关键词三:Convenience(便捷)
Ozerov Alexey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参会代表。在刚刚举办的“高铁创新之旅”活动中,他领取了7号车厢9A座的车票,开启了9年间第三次乘坐中国高铁的体验。“这次大会举办得非常好,高规格的会议布置让我非常激动。”Alexey毫不掩饰赞美之情。
刚刚结束一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为主题的技术交流,Alexey说自己非常震撼于中国客票系统的发展:“中国人口基数大,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对于中国取得的成果我感到由衷地敬佩。”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中国高铁,对于Alexey来说就是“便捷”。他介绍,开通数字钱包快捷支付车票费用在俄罗斯尚未普及,他希望未来通过合作,进一步学习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
关键词四:Futuristic(未来感)
闭幕式结束十几分钟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代表Ma?gorzata Kopczyńska背着灰色的双肩包恋恋不舍地走出会场,她用中文向记者介绍一枚别在胸前的金色徽章:“这是本次世界高铁大会的会徽。”
Kopczyńska透露,几年前她和丈夫一起来过中国,丈夫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夫妇俩这些年安排了至少3次中国旅行。
“Futuristic(未来感)!”她告诉记者,中国高铁的成就早已超越单一词汇的概括能力,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贴切的形容。
“我对中国高铁的一系列发展成就印象深刻,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高铁在持续进步。在中国的引领和带动下,其他国家积极发展高铁网络,你们所做的一切令我深感钦佩!”Kopczyńska说,回去后,她会第一时间与国内同行分享这次亲身体验的尖端技术发展。
同样用“Futuristic”形容中国高铁的是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铁路安全管理师Deepak Budhram。可惜的是,在大会闭幕式现场见到他时,这位首次来华的42岁专家把遗憾写在脸上:“昨天错过中国高铁的试乘是我最大损失。”
Budhram紧握大会资料袋,另一只手摩挲着挂在脖子上的参会证件。刚刚过去的“高铁创新之旅”活动中,因为沉浸于技术展览,他错过试乘列车的发车。珍藏那枚红色的纪念车票,Budhram计划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坐着高铁在中国转转。
说到对中国高铁的印象,Budhram非常笃定:“中国高铁让我看到‘未来’。”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