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阅读

    专家:人工智能永远只是工具不能代替法官

    人工智能能够代替法官吗?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张保生看来,答案是不能。2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智汇司法、相得益彰”清华RONG系列论坛之司法大数据专场讨论会上,来自国家信息化、法院信息化、司法及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司法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如何赋能司法新发展、司法将如何为大数据保驾护航等问题展开讨论。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科技越来越成熟地应用于司法领域场景,通过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法律知识图谱等技术辅助司法审判提升效率。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出现了“互联网+诉讼服务”“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表述,智慧司法体系建设的正确路径究竟如何?专家们进行了探讨。

    张保生认为,智能机器愈是以假乱真,愈能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提高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智能法律系统的发展没有界限。但在他看来,机器人不能担任法官,坚守司法应是人类争端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品新在主题演讲中反复提到了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的“双轮驱动”原则,他强调,司法领域的科技创新一定要跟司法改革相结合,两股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促进真正的司法信息化发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发表“以数据推动法治”的主题演讲,他呼吁社会各界同心同力推动数据融合、数据开放,发挥数据的价值。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清数大数据产业联盟承办。论坛举办当天还发布了《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2017)》和国双司法舆情数据报告。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