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入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劳动人口下降,老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预测表明,我国总人口还将保持七八年左右的增长,并将在2026年左右达到高峰。此后一路下滑,到2037年下降至14亿以下,到2050年约为13.13亿。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占比均将出现持续下降,老年人口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双双保持上升态势。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稳定而高质量的劳动力群体是维持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新增劳动力供给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增劳动力年均规模1552万人。2031年以后,生育政策放松所导致的新生人口增加,将逐步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新增劳动力数量逐步回升,2046年后新增劳动供给将再次出现快速下降。
从受教育结构来看,劳动者素质将逐步提高,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重有明显提高。比较未来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可以发现,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会带来就业需求的下降,但教育会延迟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平滑劳动力供给。在未来10多年中,劳动力需求虽然大于供给,但供需缺口并不是太大。
从“人口红利”变为“人口负债”
人口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人口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特征;第二阶段表现为人口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特征;第三阶段表现为人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特征。在人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的出生率大幅降低,使少儿人口抚养比快速下降,从而提供了资本快速积累的可能性。受到人口发展第二阶段高出生率的影响,此时的劳动力供给依然充沛,从而提供了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其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由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供给要素共同决定的。当人口从第二阶段转向第三阶段时,这种特殊的人口结构特征恰好为快速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劳动力供给条件。此时,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数十年,“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随着出生率的降低,中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十三五”期间,“人口红利”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降低,而2020年之后,“人口红利”将逐步变为“人口负债”。
这种背景下,要将劳动供给潜力转变为实际劳动供给,政策部门需要瞄准关键群体和目标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和手段。
激活“4050人员”资源。通过改革和完善退休制度激励“4050人员”参与劳动力市场,尤其要严格规范提前退休,在正式实施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可以统一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这一政策调整短期来看对女性影响更大,可以考虑采取弹性措施,确定一个最低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年龄(如55周岁),但养老金水平要进行约束。
稳定和扩大城镇青年人员就业。城镇青年是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关键,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包括加强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鼓励青年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解决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脱节问题。
努力将就业困难人员转变为劳动力资源。社会政策托底同样要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尽可能地将支持对象成功地送回劳动力市场,优先选择是加强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辅之有效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时,不能采取一般性的政策手段,需要瞄准具体人群,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政策工具。
提升劳动力素质 挖掘增长潜力
随着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要从传统的以要素投入拉动为主,转向依赖人力资本带来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拉动为主。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通过技术进步、改善体制和管理以更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各种要素的使用效率。这可以抵消资本报酬递减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可持续的,是经济增长经久不衰的引擎。当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短缺,在增加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要求机器设备的技术进步、操作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以释放出更多的微观效率。这些因素也要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作用。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面临着教育激励下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高等教育机会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公共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人力资本基础。
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探索弹性退休制度。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随着年龄的提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年龄每增加1岁,受教育年限平均减少10%。越是年龄偏大,教育水平递减的趋势就越明显。在44-64岁之间,年龄每增加1岁,受教育年限平均减少16.1%。未来亟须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供给不足,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以及个人所得税等政策,消除他们进入正规就业部门的制度性障碍。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