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波束装置即将投入使用,FAST在超级计算方面有何“秘籍”?29日,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在FAST现场举行揭牌仪式。依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重点实验室旨在面向国际天文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方法发展,探索科研与技术有机结合新模式。
据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勃介绍,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射电观测设备FAST及相关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场地和科研设备,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储备雄厚、学缘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团队,并已在天文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一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包括调试和运行世界最大单口径望远镜FAST、参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合作、推动和建造百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发展高性能射电天文接收机等,同时,将对射电天文观测方法及相关应用,以及脉冲星、中性氢等低频射电天文科学展开研究。未来,重点实验室将基于大科学装置,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力求在低频射电天文领域产生原创性成果,形成国际重要影响,最终实现中国射电天文研究跨越式发展。
目前,FAST19波束装置正在调试阶段,预计6月初可投入使用,届时,FAST巡天速度将提高5—6倍,同时,也将拓展更多的科学观测目标。为了应对随之产生的超级数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FAST早期数据中心正在进行扩容。19波束装置正式投用后,预计每天处理数据计算分析量达40T以上。
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刘志杰说,一般情况下,计算1G的单个数据观测文件,单台计算机耗时3小时以上,系统在引入了GPU等一系列并行计算技术后,可以做到单台服务器单个文件3分钟内完成计算,提速近百倍。由于计算架构采用自主开发的分布式架构,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而增强计算性能线性,计算速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次,19波束装置每天计算会产生百万张候选体图,真正有价值的只有几张,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创新性地开发智能数据库,可以通过条件检索出天文学家想查找的脉冲星计算结果图型,此项技术为国际首创。FAST新近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就是由该系统计算协助发现,美国阿雷希伯望远镜在相同位置3次观测均未成功,这反映了FAST的灵敏度,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的系统计算能力达到世界级水准。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