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深阅读

    南北“兄弟”携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11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船舶集团由原中船重工被称为“北船”,中船工业被称为“南船”联合重组而成。南船、北船原为“兄弟”,都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2年5月组建)基础上成立的,1999年7月1日才“分家”。此次重组对双方未来都有利,将整合庞大的造船产业链、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打造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船”。

    南北“兄弟”携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南北船”的合并是2019年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事件,有助于推进我国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本次“南北船”合并也将为其他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目前,新组建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包括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拥有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由雷凡培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金成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中国船舶集团未来的定位主要包括三方面: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国内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参与者。

    内部资产整合为重组铺路

    在中国船舶业,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早在今年7月,南北船合并正式启幕。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对外宣布,两者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此前,关于两家公司合并的传闻已多次传出,期间,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也完成了多次领导互调。

    据报道,中船重工是我国唯一能够自主设计与建造国产航母的企业集团,中船工业则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等。

    此后,中船重工、中船工业旗下8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公告称,双方正筹划战略性重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11月8日,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资产总额7900亿元,员工31万人,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笔者相信,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将承担以航母、核潜艇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同时还将在大型邮轮、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世界级海洋装备领域不断发展。

    此前,在央企重组的浪潮下,市场对南北船的合并一直传闻不断。

    2016年9月,时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谈起南北船是否会合并时表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

    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关于南北船的合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今年3月,“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来访的“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一行,并就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此举又助推了这波整合预期。

    在资本运作上,今年以来,南北船内部资产整合动作频频。今年1月,中国动力推进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或支付现金购买广瀚动力等8家标的公司少数股权,推进中船重工集团内动力资产整合并优化资产结构;3月,中船科技发布公告拟收购海鹰集团100%股权,注入中船集团水声设备及海洋电子资产,变身中船集团海洋科技资产上市平台。

    4月,中船防务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这被视为“南船”内部的资产全面整合,意味着“南船”的资产整合思路转向按功能和专业分类。

    专业化重组减少同质化竞争

    业内分析,此番南北船重组将有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去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央企专业化重组是今年国企改革重点之一,南北船的成功合并将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未来有望扩散到其他行业的国企改革领域,行业包括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等。同时还将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南北船均已成为行业“巨无霸”,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成为行业龙头。

    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当前南北船合并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周丽莎表示,南北船重组之后,一是实现了行业性重组;二是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三是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南北船面临着多重同业竞争。

    两船相较,中船集团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发和配套能力更强,因此合并对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有利。如果两船合并成功,不仅对船舶行业去产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将起到央企专业化战略性重组的示范作用。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南北船战略性重组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步伐,2019年南北船战略性重组实现破局的概率较大,不仅有利于整个船舶板块,更可能带来外溢效应。

    推进央企专业化重组,依然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央企重组主要是围绕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来定点、定位的重组,并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重组两大路径来推进。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2019年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官网公司,实现灌输和销售分开。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同时,与船舶行业密切相关的海工装备领域,近期也在紧密推动资源整合。中国诚通官方消息显示,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4月24日正式揭牌。笔者了解到,中国诚通、中国海油各持有国海海工25%股份,其余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0%。成立国海海工是为发挥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各方优质资源互补,提升我国在海工装备市场的话语权,确保海工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业内人士表示,本轮央企合并重组采取了以下三类方式:一是横向式的同业间合并,这既包括央企间的“强强联合”型的合并重组,也包括“强并弱”型合并重组;二是纵向式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合并,或利用资本运营公司进行跨行业合并;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组建方式。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了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

    根据这样的重组思路,重组将继续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煤炭、电力、造船、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大去产能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产业有序发展。此外,还要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

    加速中国造船智能化升级

    业内人士称,新组建的中国船舶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中船集团的成立还有利于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在智能船舶等关键领域的发展。

    智能船舶,与智能汽车类似,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通信、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来自动感知、获取船舶及海洋环境、港口物流等相关信息数据。同时,通过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来推动船舶管理、运行、维护、运输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

    据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智能船舶的智能模块分为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六个部分,而信息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能效控制技术、航线规划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遇险预警救助技术、自主航行技术七大技术在六大模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与船舶制造智能化发展已然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据了解,我国造船效率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要改变这一局面,智能制造是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相关造船企业而言,通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和改造,相应的工序生产效率能够显著提升,产品建造周期能够明显缩短;对于海运企业而言,智能船舶的投入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投入,提高船运效率与效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智能船舶发展都十分重视,特别是一些行业主要玩家与传统造船大国。在智能船舶领域布局已久的罗罗公司不仅大力发展中小型无人驾驶船舶,同时也积极推动大型智能船舶的研发。此前,罗罗公司与瑞典渡船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一道研发船舶智能感知系统等关键技术,以此获取市场先机。

    另外,作为造船大国的韩国对智能船舶的研究和实践也颇早。韩国现代重工与英特尔、SK航运、微软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智能船舶,以此提高船员安全系数,满足船舶市场的新需求,以及韩国在全球造船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竞争实力。

    当然,我国在智能船舶领域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早在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其主办的智能船舶发展论坛上,就发布了一款以海豚命名的会思考的智能船舶。

    2018年11月,由该集团所属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量身订造的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该船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避障,并根据海洋气象情况等客观影响因素来自主选择最佳行驶航线。据悉,明远号是国家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的首艘示范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是此次“南北船”合并重组中的主角之一。

    此外,2018年年底,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形成我国智能船舶发展顶层规划,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规范标准体系,突破航行态势智能感知、自动靠离泊等核心技术,完成相关重点智能设备系统研制等,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可以看出,我国在智能船舶研发、制造,及相关政策支持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而“南北船”合并重组后的全球船业新巨头——中船集团,将成为我国推动智能船舶全面走向商业化落地的最好实施力量,我国智能船舶发展有望迎来新的爆发机遇。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