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杂志讯)中央政治局会议3月27日提出,要扩大居民消费,启动实体商品消费,保持线上消费热度不减。其中,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促进汽车消费上,国务院确定了三大利好国内车市稳定发展举措;商务部则做出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完善机动车报废和二手车流通政策规章,以及释放汽车消费空间的总体考虑,出台八方面措施提振汽车消费,并积极引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和措施。
国务院:促进汽车消费三大举措
新能源车企吃“定心丸”。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三大举措促进汽车消费: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今年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上述政策对于疫情过后的国内车市稳定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称,该利好消息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国内整体汽车销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车企前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负担,增强了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则认为,上述政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和柴油货车领域,对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及二手车市场有一定拉动作用。
事实上,自从2月16日《求是》杂志传递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信号后,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地均已出台了汽车消费政策。商务部甚至五次表态,“催促”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以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三大促进汽车消费举措,可谓是为车市“寒冬”送来了温暖。“这些政策的核心是推动环保升级、改善环境,同时有力促进未来汽车消费升级,尤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崔东树说。
在三大政策举措中,“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备受业内关注。此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呼吁,在2020年底前,稳定现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不再对补贴产品的技术指标做新的调整,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补贴退出后的产品规划与研发工作上。
“此次确定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两年,将对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新能源车企生产成本过高的压力,促进国内车企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决心。”崔东树认为,该举措或将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今年达到160万辆的销量目标,实现近30%的增长。
受疫情影响,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降。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万辆和6.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8%和59.5%。而受2019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0.6万辆。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延长,从政策层面给予了国内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许海东认为,“两年时间,可以让国内新能源车企提升研发水平、降低成本,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完全实现市场化奠定基础。”
减税二手车将促进车市可持续发展。三大举措中,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收增值税这一项也备受业内关注。
“它将在三方面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稳定发展:一是可加速二手车流通,从而直接带动新车销售、扩大国内居民消费;二是可直接带动与二手车相关的金融保险、整备翻新、装饰美容等汽车关联产业发展;三是二手车利用价格优势可以部分取代中低端新车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汽车生产往中高端发展,实现汽车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崔东树说。
据了解,按照当前的增值税政策,二手车经销企业收购二手车后再销售,无论是否有增值收入(价差收入),都要按照二手车销售额全额的2%计算缴纳增值税,造成了二手车经销企业实际经营中出现增值税税负大于经营二手车毛利的问题,导致二手车经销企业的经营动力不足。
“此次二手车交易增值税调整后,可以培育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增加财政收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崔东树认为,如果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将对二手车电商平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二手车全年交易量为1492.28万辆,同比增长7.96%,全年交易金额为9356.86亿元,同比增长8.76%,新旧车交易比达1.73:1。
有业内人士称,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确定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多管齐下,从二手车角度加强置换,同时鼓励新能源、老旧车辆置换,指向性很明显,符合未来汽车的消费趋势。
商务部:八方面政策出台 提振汽车消费
汽车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如今受疫情影响,汽车销售大幅下滑。3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恢复商品流通和商业秩序恢复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提振汽车消费的出台政策”这一问题上作出回答。
王斌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汽车销量下降,疫情在短期内也对汽车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2月,在社零总额中汽车销售下降了3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他表示,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优化升级,概括起来至少是八个方面:一是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二是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三是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四是鼓励实施汽车以旧换新;五是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六是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七是推动取消皮卡进城的限制;八是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的建设。一些地方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陆续出台了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增加限购号牌指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等措施。
王斌认为,汽车的产业链条长,设计开发、生产的周期长,涉及面广,参与方多,促进汽车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促进汽车消费需要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着眼,要在生产、流通、消费三端发力,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三方面的要求,要中央、地方、企业、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形成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综合性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此前,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曾表示,商务部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营业加快,市场销售触底回升。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平稳回升。在部分领域,一些刚性消费受疫情影响被推迟,疫情过后还会回补,出现补偿性消费。
冼国义表示,汽车是消费市场顶梁柱,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10%左右。为对冲疫情给消费带来的影响,杭州等地出台了放宽限购等举措,将有利于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回补。
贯彻落实“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举措
4月2日,王斌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出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后的贯彻落实方面继续作出回应:2019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9.6%。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2019年新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疫情加剧了汽车消费下滑压力,2020年1-2月销量下降42%。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可能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降低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税率、支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出台迅速、及时有力,抓住了新车、二手车、报废车等汽车消费关键环节,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有利于稳定汽车产业发展和就业,加快汽车消费释放回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这些政策通过媒体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业界普遍认为,不仅有力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而且解决了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二手车经销企业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政策,对二手车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推动二手车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助于引导企业积极纳税,扶持行业发展进而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有助于加快释放二手车消费潜力,为新车消费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带动汽配、维修、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稳定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尽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推动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而受海外疫情影响,博世等欧美工厂纷纷停产,中国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面临断供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停产危机,对于海外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反向传导,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刘长于表示: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国际分工协作日趋紧密。汽车供应链复杂庞大,种类成千上万,一个关键零部件缺乏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生产停滞。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及原材料生产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汽车和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3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的,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降低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税率等三项措施。这都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减缓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同时,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疫情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干货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工作情况。
【汽车产业】
疫情对汽车产业有影响吗?
综合来看,虽然最近疫情在短时间内对汽车产业确实带来较大的冲击和下行压力,但是这个情况是暂时的,不会影响到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经过调整优化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恢复,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如何?
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主要的汽车企业已经全面复工,日产量也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5%以上,应该说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从经销商来看,经销商订单恢复到正常水平的65%以上,也恢复得不错,比生产环节稍差一点。所以总体上看,汽车复工复产已经全面展开了,市场销售也正在恢复。
汽车的销售量会持续走低吗?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量已经连续两年下降,表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以后,逐渐进入一个阶段性调整的平台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销售会持续走低,我国汽车消费尚未达到发展的“天花板”。
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潜力足,千人汽车拥有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国家相关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将持续不断推进高性能、低排放、节能型的汽车消费。按照统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交通出行三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承载量等因素,未来十年,我国汽车消费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
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
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今年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两项优惠政策延长两年。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按程序出台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相关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为释放汽车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条件。
支持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
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和相关企业。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电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开展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奖励性补助,奖励资金由地方统筹使用。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奖励资金45亿元。
二是已经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建设的格局。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支持政策,从一开始主要是支持购置,到后来逐步调整为中央财政支持购置,地方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地方原来支持购置方面的资金转为用于支持充电设施的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二手车】
二手车经销企业有税收优惠
从今年5月1日到2023年底,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的0.5%征收增值税。按照这一规定,二手车经销企业税收降幅会达到75%。
五方面规范二手车交易
一是强化车辆的信息透明,推动经销企业检测核实车辆的技术状况,制作车辆状况表,并在醒目的位置向消费者展示。
二是强化服务信息公开,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经销企业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
三是强化信息查询服务,鼓励数据服务企业提供保险、维修、保养、召回等历史车况信息的查询服务。
四是强化突出问题治理,禁止和严处非法修改车辆里程表、车辆识别代码和发动机号等造假问题。
五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压实属地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回应关切】
轻型车的国6标准是否会推迟实施?
生态环境部考虑在全国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适当延后实施,具体讲就是适当延长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过渡期,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的销售期。这个政策一经出台以后,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