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曾这样描述记者: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今天是中国第18个记者节,《记者,记着心疼自己》、《唯有真相不可辜负》等文章刷屏朋友圈,不知扎了多少“老铁”的心。
记者,记着,记着时代中每件事,记着时代中的每个人。
都说记者要表达的是事实,而不是情绪。
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仍会情不自已,为留守儿童擦去眼泪;用镜头记录山区孩子胆怯又好奇的目光,用笔尖描绘孤寡老人的辛酸故事,用充满着感染力的语言,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践行公益,他们的名字叫公益记者。
现在,让我们走近八名默默无闻的公益记者,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情怀与担当。
【“你看我做”时代,更需要“我做你看”】
齐鲁壹点事业部副总监、记者陈朋
《凡人歌》是齐鲁晚报打造的一档公益专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照顾瘫痪流浪女的聊城爱心大娘群体、为父拾荒治病的九岁娃孙延彬、勇斗持刀劫匪的公交司机丹姐、自办乡村书院守护留守儿童的辛劳园丁李济远夫妇等一系列的山东好人。4年来陈朋全面负责《凡人歌》的日常运营、活动策划和品牌推广,报道和帮助了数百名做出善行义举的普通人,使齐鲁晚报公益活动和报道的影响力在山东省内一直遥遥领先。2016年4月,在做了3年记者、上了6年夜班后,陈朋由齐鲁晚报要闻部转岗到齐鲁壹点客户端,从一名“半老不老”的报纸编辑,成为一名新媒体“新手”。他坚信这个“你看我做”时代,更需要“我做你看”!
【公益路上,感恩有你】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今晨6点》小志愿者”公益组织负责人、记者刘彦波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过,志愿服务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身为记者的刘彦波2003年注册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十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公益,并充分利用记者这一特殊身份和报纸这一强大的公信力平台,积极地策划运作公益活动,在困难群体、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及普通市民间搭建公益救助平台。让更多需要救助的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感受到了温暖。作为“《今晨6点》小志愿者”这一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刘彦波带领数千名热衷公益的少年儿童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活动400余场,让他们践行“我勇敢、我坚强、我在快乐中成长!”的公益理念。《今晨6点》已成为烟台实践、传播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还有很多如刘彦波一样热衷公益的媒体人,他们一路前行,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美而努力。
【一念之间的爱心,给你陪伴一生的快乐】
《辽沈晚报》公益记者刘晓
作为一名专注公益领域的记者,刘晓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贫困救助,在新闻报道的同时,积极为需要救助者奔走,募集救助基金,争取社会救助,提供法律支援。近年来,她以一篇篇有血有肉有情的新闻报道为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向数十位因突遭变故陷入苦难的家庭、罹患疾病急需救治的儿童、极度贫困的孤寡老人等筹集了救助基金,向近2000户低保、贫困家庭发放生活慰问品,救助金额总计达到144万多元。她组织救助的案例包括:为同时罹患癌症的母女筹集捐款10余万元、为身患重病的“石头妹妹”募集捐款30余万元等,在社会上掀起了公益救助的热潮;组织“情暖公交”大型公益活动,积极奔走联系捐助单位,为全省公交车捐赠爱心坐垫十万余个,小小的爱心坐垫已经成为冬日里温暖百姓的大工程;组织开展“关爱城市美容师”活动,积极联系捐助单位,为全省环卫工人免费发放4000个保温饭盒,解决环卫工人除雪季吃冷饭、喝冷水、不舍得买保温饭盒的问题,为他们带去切实的利益。
【不经意间就有满满的感动,它是前行的动力】
《武汉晚报》扶助行动栏目主持人、记者刘丰
刘丰是《武汉晚报》扶助行动栏目主持人,该栏目是湖北地区首个公益扶助平台,成立13年来募集善款近亿元,帮助数万名贫困大学生、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因灾、因病等急需帮助的人。去年,扶助行动携手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爱上高原”活动,为西藏乃东送去“五个一百”:100辆轮椅,100个助听器,治疗100例白内障和青光眼,100万助学助老物资。在一个老记者看来,用手中的笔记录社会里不经意间的温暖,心中就会有满满的感动。
【用笔尖和行动书写爱与责任】
《牡丹江晨报》爱心帮工作室主任、记者肖宝平
“做公益难,做一个公益记者更难!”在牡丹江晨报爱心帮工作室主任肖宝平看来,做公益记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些苦逼。一年到头,他和他团队里的记者们发起多次大型公益活动,为孤寡、失独和“三无”老人送春联,邀全市1700名环卫工吃小年饺子,为全市600余名未享受低保的贫困山里娃赠送开学礼,发起“关爱母亲河行走牡丹江”为主题的大型公益环保活动,邀山里娃进城过六一,发起“跨越半世纪的爱恋”寻找结婚超过50年的夫妻,为牡丹江地区的中小学生免费筛查脊柱侧弯疾病,为留守学生、贫困孩子辅导功课的“爱心学堂”……他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呼吁献民众爱心,成功救助了换肾大学生许浩、白血病患者孔令军、脊柱侧弯男孩文永琪等人。 2014年底,肖宝平成立了社会团体牡丹江爱心帮公益联盟,并担任会长。2015年,是他做记者生涯中感觉到最忙碌、最累的一年,因为公益活动的发起和开展,数量比上一年多了,规模也比前几年大。但肖宝平却乐此不疲,因为他看到有那么多人通过自己的报道和奔波帮助挽回了生命,那么多市民和孩子因为参加自己发起和组织的公益活动摆脱了困境,心里无比的宽慰,所有的汗水全都化作了动力。这就是一个老媒体人的责任担当,正因为有太多“不嫌累”的肖宝平,才有了一个充满“大爱”的社会。
【最美沈阳人的“发现者”】
《沈阳晚报》记者白昕
已步入而立之年的白昕,是沈阳晚报采编一线的中坚力量。他善于挖掘来自基层的凡人善举,2013年,由他独家采访的沈阳大爷系列稿件,引来了全国上百家媒体的关注,作为新闻主人公的沈阳大爷王福顺不仅收获了感动沈阳特别人物大奖,还获得了由阿里公益颁发的2万元正能量奖金。在寻找最美家乡人特别策划中,白昕采写了多篇稿件,传递了正能量的同时,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白昕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通过自己的笔墨让这些最美沈阳人被大家熟知,让满满的正能量得以传递,我十分荣幸。”的确,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凡又善良,时刻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并为改善这个社会而努力着;他们,总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用平凡演绎伟大,用善举创造美丽。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城市,因他们而变得更美好。
【万事皆空,唯善不空】
《海峡都市报》记者吴臻
2015年,是吴臻记者生涯第9个年头,也是吴臻公益报道最有成果的一年。从为18个家庭圆18个愿望,到操办“船夫救人基金”,破除江面见死不救陋俗……这一年,由她牵头的社会部公益报道小组一路前行,跋山涉水探访了近百个困难家庭,筹集来的500多万善款,黏合了很多破碎的梦想。“万事皆空,唯善不空” 作为一名年轻的“妈妈记者”,她有一颗挚热之心,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对于贫困妇女儿童群体,感同身受,特别关爱。在吴臻看来,公益就是尽我所能,帮助更多需要的人。借助媒体平台,让她实现了这个梦想。记者的工作十分忙碌,她可能无法记住所有被自己帮助过的人,但留在部门墙面上的众多锦旗,记录了她和她的同事在公益的路上每一个脚步。
【带着希望上路,去翻天覆地!】
《工人日报》国内新闻部副主任李瑾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时,她和同事冒着危险深入四川灾区进行采访;2010年,她和同事奔赴安康百年不遇洪水的抗洪一线;她策划执行报道了很多知名公益性活动,连续六年的“帮您找工作”,受到时任陕西省长、省委宣传部长的高度赞扬;连续六年的“温暖回家路”,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先例,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赞为“呼唤公益温暖人心”……她就是《工人日报》国内新闻部副主任李瑾,主持编辑“公民道德”版10年。她始终关注公益事业,努力在道德、文明、人性的维度中,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正能量故事。10年来,在她的笔下,不仅有建设南极科考站的工人,还有捐献眼角膜并成为遗体志愿劝捐者的下岗工人;不仅有身陷埃博拉病毒疫区中心的中国援非医生,还有救助大病弃婴的天使妈妈公益组织。李瑾以笔为刀,鞭笞社会丑恶假;以情动人,传播人性真善美。她立志要用有力量、有温度的报道,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平、美好。她说:“要带着希望上路,去行走,去关爱,去发现,去感悟,去翻天覆地!”
结语: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做记者的时代,手机拍摄照片、视频,随时上传网络,你就是在现场见证事件的“记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都能记录的时代,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每一个社会事件里,他们推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他们坚守新闻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用行动见证——记者是“社会良心”的把守者,公众利益的维护者。
近些年,在十大最危险的职业、最难找对象的职业等各类排行榜上,媒体人“榜上有名”。从做记者的那一天,他们就注定要忍受熬夜、加班、全年无休……新闻随时发生,记者一直在路上。答应父母亲朋的事情、说好的聚会、已预约的专家号,都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泡汤”。
新闻在,记者在;记者在,真相在。白岩松曾说过:“新闻注定是一条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
中国著名报人邹韬奋先生也曾说:“记者,说到底, 是社会的良心”。也许,这才是新闻记者该有的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