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信用交通

    有了AI加持,人类能通百兽之言吗

    在对土拨鼠近30年的研究中,动物行为学家康·斯洛伯德赤科夫教授发现,在受到威胁时,土拨鼠等啮齿动物会以声音警告同伴,这些声音中包含很多具体信息,如侵略者的大小、颜色等。现在不仅土拨鼠同伴间能相互理解彼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类也有望了解它们说了什么。

    携手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康·斯洛伯德赤科夫团队正在开发一种算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算法,将土拨鼠的行为和语言翻译成英语。该团队通过AI系统分析了土拨鼠的声音记录,AI系统通过分辨土拨鼠的声音频率和语调将这些录音分成不同的组,每组都展现了土拨鼠不同的频率和音调。

    这个系统除了能分辨不同声音,还能进行面部表情识别和智能语音转化。如果能翻译土拨鼠的语言,康·斯洛伯德赤科夫认为其它动物的语言也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目前团队正在收集大量的狗视频进行机器学习,用这些素材来训练人工智能算法。

    “这主要是通过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实现的。”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多年的北京市计算机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彤介绍,目前机器学习主要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两种形式。有监督学习需要的大数据首先要通过人工标注,如在大量的狗狗视频中,研究人员先要标注摇尾巴和叫声代表什么意思。相比于无监督学习,有监督学习在精度、迭代次数等方面会更好一些,优质的数据是无监督机器学习的关键。

    除了康·斯洛伯德赤科夫团队,剑桥大学教授还开发了一种表情识别系统,通过面部识别来判断绵羊的疼痛程度。北欧一个研究团队也通过脑电图传感、微计算等技术开发出一套动物语言识别装置。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序茅博士认为,但人类并非对所有动物的语言都很了解,研究动物语言的难点在于缺乏足够的野外观察和数据积累。

    “人类对于动物行为和语言的认知程度并不相同。”赵序茅说,现在我们对于有些动物的理解比较透彻,如一些鸟类和一些灵长类。但有些动物的语言和行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动物们的言行,但是从市面上销售的动物语言翻译机价格和数量上来看,低配版的宠物翻译器依旧销售火爆。记者了解到,市面上的宠物语言翻译器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手机APP也是种类众多。

    “通过对狗狗的叫声,动作等进行采样,对获取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对姿势动作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的翻译语言会以中文的形式播报出来。”某卖家宣称,该翻译器的准确率能够达到80%。多数买家对此的态度是认为“好玩”,“可爱”,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并没有做出评价。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