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信用交通

    男子9个月骑行11个省积蓄用光 称为宣传绿色出行

    4月23日深夜,重庆下着瓢泼大雨。39岁的东北汉子刘成义在新牌坊人行道的一个雨棚下搭起了帐篷。24日一早,刘成义收拾好包袱,放进自行车后的拖车里,淋着雨开始了新一天的骑行,前往成都。

    刘成易去年7月8日从烟台出发后,靠着一辆自行车骑行了12000公里。“城市挺漂亮,坡度哦,骑车费劲。”这是重庆留给他的印象。

    9个月走过11个省

    4月23日早晨8点,刘成义在黄花园大桥桥下醒来,这是他前一天为了避雨专门寻找的“住处”。把帐篷收起来,放进自行车后装杂物的拖车,刘成义打开手机地图,最终决定往渝北骑一段。

    黑色自行车和拖车里的行李,是刘成义骑行的全部家当。拖车里除了帐篷,还有遮雨布、一袋挂面、一个锅、一点调料、一套被褥和一张大大的全国地图。

    地图上,黑色的签字笔笔迹,从山东烟台出发,一路沿海划到福建、浙江,在海南画了一个圈,又深入内地,一路到湖北,从利川进入了重庆忠县,这是刘成义过去9个月的旅程,一共11个省。自行车头的记录仪显示,已经骑行了约12000公里。

    从黄花园大桥下出发,刘成义推着车上了桥,他一路骑车飞奔,在网络上引起网友轰动的重庆美景,他似乎并不在意,“昨天晚上已经看了,今天主要是宣传。”

    每天倒立表演和直播

    上午10点,车骑到龙头寺公园。

    看着过往行人不少,刘成义把车停在了人行道上,他拿出音响,放上音乐,走到车旁倒立起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宣传”,在他看来,这比看风景重要得多。

    一个头戴红色安全帽的男人在路边倒立,身边的自行车上是一面写着“绿色出行”的旗帜,拖车上,写着刘成义的直播账号。刘成义的网名叫“黑龙马”,来自黑龙江的一匹马。

    这个景象吸引了三三两两的人过来围观,许多人瞅上一眼就离开,也有好奇的人会问他在干什么。“我在骑行中国,我要宣传绿色出行。”刘成义这样回答。倒立了几分钟,遇到好奇的路人他就站起来解释,解释完了再倒立,就这样到了12点多。

    午饭吃蛋炒饭时,刘成义安排了直播。打开直播APP,刘成义迎来惊喜,“多了个粉丝,终于到400人了!”个人主页上写着“399+1”,那个红色的“1”,让他兴奋起来。看直播的人并不多,但刘成义已经自己聊开,“我现在在重庆,今天不准备走,这边坡多,太难骑了!”

    十来分钟,直播结束,直播间里从开始到最后都很安静。刘成义已经习惯,“去年11月开的直播,到现在礼物也只有十多块钱。”

    路上好人多 准备去拉萨

    23日,和记者见面时,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一条黑色裤子和一双运动鞋,因为没有伞,只能戴着红色安全帽遮雨,“这件衣服是几天前在涪陵,别人送的。”而裤子和鞋,还是他过年时回老家团年时换的。

    因为是辞掉工作出来骑行,刘成义很节约,他从不住旅店,每天加上吃饭的花销不到20块钱。“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好心人。”

    上一站,刘成义选在涪陵。他借用了一家户外用品商店的门口搭帐篷睡觉,第二天一早要离开时,户外用品店的老板拿来了一件新T恤,无论如何要送给他,“你很棒,加油!”刘成义拗不过,想想身上的衣服已经两个月没换,最终答应了对方的好意,他执意把一个车锁送给了对方,“留个纪念。”

    过去9个月,这样的热心人不时出现在刘成义的旅行中,有执意把他留在家中过夜的骑行前辈,也有听了故事硬塞给他几十块钱的路人。

    下一站,他的目的地是成都,他准备从这里进藏,然后从西宁往回骑。

    家人担心 未来迷茫

    “我要宣传”,在采访中,这是刘成义反复提到的话,用他的话说,是宣传“绿色出行”,不是宣传自己。至于很多人评价他“想红”的说法,刘成义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在这次骑行以前,刘成义是烟台一家手机零件制造厂的工人,住在离工厂三公里左右的出租屋里,每天骑车上班。“马路几乎天天都被私家车堵得不行,很多人明明只去一两公里外的地方,也要开车。”这让刘成义有了骑行中国宣传绿色出行的念头。去年7月,他辞掉了工作,开始用积蓄骑行。

    已经年近四十的他并没有告诉父母,但远在黑龙江的妈妈还是在邻居的手机上看到了媒体的报道。这几天,她每天都给儿子打电话:“到哪儿了?钱够花吗?有没有淋雨?吃的什么?”妈妈提过不要这样骑行了,回家找个工作,但被拒绝。从小到大,这个一直单身的儿子,总是有自己的固执,谁劝也不管用。

    最近,因为没有收入,刘成义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他把以前借给别人的外债要了两千回来,“至少可以用3个月,到拉萨肯定不成问题。”

    但这之后呢?刘成义没想过,他说不知道会不会去打工,也不知道自己会到哪儿生活。

    “我还是想像现在这样,骑行宣传自己的想法。”“我想找个赞助,但现在还没谱,以后的事儿,谁知道呢?”他看着自己的自行车笑了笑,眼里是迷茫。本报记者 石亨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辞掉工作去骑行,你觉得可行么?昨天,记者以刘成义的故事采访了10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7位觉得刘成义的决定和行为有欠考虑,如果是自己,可能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我觉得,诗和远方是在自己有能力选择的情况下去追求的,不然只会给家人和爱人徒增担心和负担。”31岁的汪远介绍,自己也曾骑行西藏,但那是在更换工作的间隙,“不然,谁来给任性买单呢?”

    不过,也有人觉得,刘成义辞掉工作骑行的行为是一种勇气,“我们都向往过自己的生活,他成功了,因为他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自己的选择。”33岁的自驾游爱好者林先生这样认为。

    而对于刘成义提倡的“绿色出行”,被采访者都表示赞同。不过,对于选择怎样的绿色出行方式,人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在重庆就不要骑自行车上班了吧,本来就没得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和摩托一起来抢路么?”家离公司七公里左右路程的苟女士这样说道。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