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商推介活动。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发区管委会携手福建省内蒙古商会,成功举办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招商推介会,来自全国的数百位商家集聚一堂,共谋发展合作的新商机。
“江花红胜火,海水碧连天”,尽管寒冷的北方已是一片潇杀景象,海滨城市厦门依然生意盎然。五缘湾凯悦酒店三层主会场内,嘉宾满座,气氛热烈。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冯方祥会上做了专题演讲。他从呼伦贝尔的人文历史讲到该区的区位地理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及招商政策优势,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片辽阔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呼伦贝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呼伦贝尔背靠兴安岭,依托大草原,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境内有8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有12万平方公里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有3000多条回环曲折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和2万多平方公里的湿地。“红春”、“绿夏”、“金秋”、“银冬”,四季分明的自然特色与俄蒙两国的异域风情,交相辉映,在呼伦贝尔广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呼伦贝尔灿烂的草原文化、完好的生态、无限的风光成为全国旅游度假胜地,摄影的天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呼伦贝尔物华天宝,是国内少有的、综合性的资源富集地区。全市现有耕地3000多万亩,天然草地8万多平方公里,天然林地12万多平方公里,耕地、草地和林地的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区全国前列。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4.6倍,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储备地。绿色农畜林产品丰富多样,被国家列为牛奶、牛羊肉、大豆、专用小麦等优势农牧林产品的主产区。全市探明或初步探明的矿产50种,其中21种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到20万亿元以上;煤炭探明储量1936亿吨,是东北三省总和的6倍;有色金属探明保有储量1000多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接续地。依托这些资源,该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煤炭、电力、化工、多金属、建材等能源资源类产业。围绕“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手抓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清洁、高效、绿色、安全的能源、资源型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综合性的新型能源基地。
呼伦贝尔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投资效益潜力大,后续发展劲头足。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呼伦贝尔有国家主体功能战略,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国家国防安全战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在一带一路沿途各国推行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文明互鉴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呼伦贝尔是“一带一路”接点城市,有八个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口岸枢纽。呼伦贝尔辽阔的区域恰位于“中蒙俄”经济带,是首当其冲的合作先导区,对于中俄贸易的承载,有着至关重要的桥头堡作用。
从呼伦贝尔市争取的政策扶持机遇看,有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展、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等政策机遇和重大工程支持,特别是主体功能区、沿边开放两个方面机遇尤为突出。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不再完全禁止适于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的产业(包括非金属矿开采和选矿、饮料制造、医药制造),而是在区域、规模上管控”这一利好,对于该区的项目落地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呼伦贝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重要讲话为指引,按照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成长坐标,积极进行一系列探索。探索采取“区中园”的建设模式,规划建设七大产业园,把绿色农畜林产品深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云计算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产业培育成支撑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探索建立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探索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探索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探索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形成绿色发展动能。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产业集聚水平、产城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满意度。
“风物长宜放眼量,无限风光在后头”。蓝图已然绘就,求真务实的呼伦贝尔人正在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祖国北疆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周正生 王永彬)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