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在推特上宣布,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机器人将在本月奔赴国际空间站,辅助宇航员开展科研、维护等工作。
“太空蜜蜂”由位于硅谷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外形是一个边长约32厘米的立方体,重约10千克。别看个头不大,科技含量却挺高。它装备多款相机组成视觉导航系统,能够在国际空间站内自主飞行并规避碰撞,并通过小型风扇“鼓风”提供飞行动力。“太空蜜蜂”的能源依赖电池供电,其能在电量将尽时自动飞往补给站充电。这种补给站由NASA专门设计,装有对接部件将机器人牢牢抓住。
“太空蜜蜂”可谓本领高强,既能充当“自拍神器”记录宇航员的工作生活,又能化身“检查能手”监测空间站中噪音和空气质量,还能作为“贴心管家”助人搜寻遗忘了的工具。此外,“太空蜜蜂”配备了一个机械臂,既可协助宇航员拾取物品,也能抓紧墙上的把手将自身位置固定,以借机“歇歇脚”,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拍摄清晰度。
NASA一共制造了3个“太空蜜蜂”,本月计划将其中两个送入空间站。恰如其名,这种机器人能够像“蜜蜂”一样形成编队、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
“太空蜜蜂”并非人类首次在国际空间站上部署小型机器人。早在2006年,NASA开始在国际空间站中试验代号“球体(SPHERES)”的机器人;2017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内球(Int-Ball)”机器人送入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模块;2018年,欧洲航天局也开始在空间站“哥伦布模块”验证“西蒙(CIMON)”智能机器人。相比这些“同行”,“太空蜜蜂”具备从充电到工作全自主运行能力,能够长时间独立工作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