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

    汉口站:三十年故事 百余年沧桑

    汉口站的建筑风格,实现传统欧式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彭 琦 摄

    汉口站站内一角。彭 琦 摄

    今年,汉口站迎来建站使用30周年。1991年4月21日,汉口站正式竣工建成,同时电气化通车典礼在汉口站举行。

    1991年10月1日,位于大智路的大智门站(老汉口站)退出历史舞台,位于金家墩的新建汉口站投入运营。当年的大智门站成为一座历史建筑,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汉口站的历史,要追溯到100多年前京汉铁路的开通。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汉口打破了仅依赖于水道与驿道的传统交通网络格局。武汉从此迈入了火车、轮船客运齐发,东可至上海,西可达重庆,北可进京城的水陆联运时期。

    天下口,数汉口。汉口独特的基因源自长江和汉水,源自于两江交汇时的入水口。大约500多年前的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做了一次重要的改道,冲刷、淤塞成一爿芦苇与荒洲,才有了今天的汉口。经过500多年风云激荡的发展进程,“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汉口成为中国传统商业与商业精神的标本。

    在汉口这个“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穿梭忙碌的商人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汉口是什么?是长江与汉水朝宗于海的天下水陆要冲,是飙涌沧桑烟云的世界茶港商道重镇。汉口有着500多年帆樯橹影的城市传奇,被誉为通衢九省横绝欧亚的“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因铁路而兴的城市。火车站见证着武汉进入铁路时代,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由于京汉铁路的开通运营,汉口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铁路沿线的迅速繁华对汉口城区的面貌改观颇有影响,就连“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

    1950年,大智门站改名汉口站,武汉人也叫它老汉口站。车站始建于1898年,1902年6月建成投入运营,建成时是亚洲设备最好和最壮观的火车站。作为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现代化车站,大智门站建成通车后,立即改变了汉口以水运为主的格局。汉口形势一年一变,“其繁茂较之京沪犹驾之上”,武汉从此有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智门站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大智门站只有两个站台、3股道。随着武汉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旧铁路要穿越中心城区的黄浦路、三阳路、循礼门等16个平交道口,严重影响市内交通,火车路过时的噪音震动等也影响铁路两侧百余万市民的生活。

    在完成大量前期准备后,新的汉口站于1989年3月10日在汉口金家墩附近正式开工建设,主站房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6500人,站内设有4个站台,站前广场有9.52万平方米,居全国站前广场之首。2008年1月,汉口站又启动改扩建工程。改造后,汉口站成为全国最大的欧式风格火车站,实现传统欧式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拥有18个站台、20条股道、7.6万平方米站房、2.8万平方米候车面积。

    30年弹指一挥间。汉口站发送人数从1991年的日均5000多人次,发展到2019年日均8.8万多人次,最高峰日突破22万人次,稳居武汉三大火车站发送人次之首。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以武汉为圆心画一个1000公里半径的圆,可以囊括中国90%的大城市。

    如今,汉口站已经建成使用30年了,不仅浓缩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浓缩了中国铁路的历史。站在汉口站前,你会不经意间迷离在百年时空里。汉口站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讲述着铁路故事。它的每砖每瓦,似乎都传递着大武汉和中国铁路100多年的烟火气息,讲述着铁路人100多年的奋进历程。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