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看似普通的铁夹板,托起了令人敬仰的‘登高英雄’……”在洛阳工务段杨连第(原名杨连弟)烈士纪念馆,一块杨连第大桥桥墩上长1尺、宽4寸的铁夹板引人注目。
今年6月,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庆祝建党100周年 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展演活动现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以舞台剧的形式重现了杨连第和杨连第大桥的故事。以“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勇于攀登、拼搏奉献”为内涵的杨连第“登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铁路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成为鼓舞新时代铁路人奋进新征程的一座精神丰碑。
一座桥 一段燃情岁月
铁路架在半山腰,火车飞驰冲云霄。在豫西小秦岭余脉的山谷地带、横贯我国东西的陇海铁路上,矗立着杨连第大桥。它是我国铁道线上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铁路桥梁。
杨连第大桥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陇海铁路观音堂至庙沟站间,原名陇海铁路8号桥,20世纪20年代建成。大桥高45米、长172.5米,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是当时陇海铁路上最高的桥梁,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第一高桥。
1944年,为阻止日军进攻,国民党军队从陕县向西撤退时将大桥破坏。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决定修复该桥。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且缺乏修桥材料,他们采取了原地架设木排架便桥的修复方案。1946年8月,大桥恢复通车。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黄河南下,占领大桥,但大桥的木排架在战斗中被焚毁。同年5月,为支援野战军挺进大西北追歼西窜之敌,铁道兵必须在3个月内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铁道兵工程部根据大桥破损情况制订抢修方案,计划加高大桥4号桥墩,凿低其余桥墩后利用滦河大桥钢梁架设新桥,并对所有桥墩裂缝进行修补。
同年8月20日,铁道兵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开工抢修8号桥。由于桥梁所在地地势险峻,施工人员无法爬上桥墩。部队组织全体战士出谋划策。杨连第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3米就有一块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但勉强能站一个人,便大胆提出一个方案: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以此方法搭成单面云梯。经批准后,杨连第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可能坠落的危险,历经4小时,终于登上了桥墩顶部。他带领18名战士,将混凝土桥墩凿低了2.06米,破解了困扰工程队10多天的难题,抢修工作首战告捷。
按照抢修计划,共有4座桥墩要凿低,凿除的混凝土总量达49.8立方米。手工凿除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如果采用爆破方式,3平方米大的桥墩顶面缺少隐蔽处,无法进行近距离爆破作业;而采用远距离电控爆破,部队又缺乏爆破器材。抢修施工再遇难题。杨连第创造性地采用小药包浅眼密爆爆破法,将爆破装药量减小,使爆破碎块尺寸减小,同时采用木板遮挡点火等手段,成功破解了近距离爆破难题。他连续作战3天3夜,机智勇敢地爆破了100多次,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当年10月18日,8号桥提前20天顺利通车,杨连第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一个人 一种拼搏精神
杨连第出生于1919年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他家境贫穷,14岁便开始帮工种地补贴家用。他做过电工、架子工等,积累了一些“登高”经验。
1949年杨连第参军入伍。在抢修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他想出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及时修复。
1950年,杨连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赴朝鲜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第均作出了贡献。1951年初,他随部队到达沸流江边。沸流江大桥被敌人炸断,上级指示必须在7天内修复。杨连第作为技术骨干帮助抢修大桥。抢修工作之前大部分在夜间进行。杨连第仔细观察敌机空袭规律,实施白天抢修。工程进展明显加快,沸流江大桥提前3天修复。
为保证运输畅通,上级决定在沸流江上修建一座低矮的爬行便桥。杨连第所在的2班承担了最难挖的一个地段。为了提高效率,他和战士们想出了“掏心去皮法”,直接在硬盖底下掏松土,底下空了,然后把一层硬盖揭开。10天的任务仅用7天完成,2班荣立集体一等功。1951年3月,杨连第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7月,他与战友们转战清川江大桥。清川江大桥是满浦、平壤铁路线上运输粮食、弹药、武器等物资的重要桥梁。上级命令8天完成修复任务。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同志,先用两夜一天的时间搭成了一座人行浮桥。由于连降暴雨,浮桥和新搭起的桥墩都被冲毁。这时团部紧急命令,改变施工计划,调杨连第到对岸协助搭桥。杨连第看到钢板梁和突出桥面的压梁枕木时,想出了搭吊桥的办法。他与战友们连续奋战30余个昼夜,克服洪水冲击,创新利用钢轨架浮桥,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保证了前线军需物资供应。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带领战士们在清川江桥上检修时,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移动了5厘米,立即派人抬来压机准备移正钢梁。正当他指挥部队起重钢梁时,一枚定时炸弹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杨连第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牺牲后,他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其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原铁道部将陇海铁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第大桥,并在桥头西南侧修建杨连第烈士纪念碑。
一面旗 一种奋进力量
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碑面朝着铁道,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烈士的敬意。杨连第是铁道线上的一座丰碑,也是铁路人心中的一面旗帜。多年来,维修养护杨连第大桥的铁路人传承英烈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安全生产中,确保陇海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位于杨连第大桥西南侧。工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职工在这里一待就是几十年。高空作业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职工在桥梁下搭设吊架,人站在吊架上工作,有“荡秋千”的感觉。
2001年7月,郑州铁路局将杨连第大桥定为局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杨连第烈士陈列室。2016年,郑州铁路局筹资修缮杨连第烈士纪念馆。“我的爷爷、父亲都曾在杨连第桥隧工区工作过,从小我就听他们讲杨连第烈士的英雄事迹。2008年我从部队退役后也来到这个工区工作。父亲告诉我,要把班接好,还要把工作干好,更要把杨连第精神传承下去。”工区工长李玉斌说。工作之余,他担当起基地的讲解员,13年来,义务讲解300余场次。
每年都有大批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士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今年,杨连第的英雄事迹被收入国铁集团党史学习教育材料《铁路红色故事》一书。郑州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深入阅读学习,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杨连第精神。郑州东高铁基础设施段商丘高铁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邢亚超在学习笔记中写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奋斗是‘登高英雄’杨连第的人生底色。我也要像他一样,做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梦者。”
60多年来,守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杨连第“登高精神”,精检细修,攻坚克难,确保桥梁设备优良率保持在100%。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