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

    京沪高铁安全运营十周年成为中国高铁的标杆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情况报告之一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线路全长1318公里,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四省三市,设北京南、天津西、沧州西、济南西、蚌埠南、南京南、上海虹桥等24个车站,2008年4月18日全线开工建设,2011年6月30日建成运营。

    开通运营十年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京沪高铁运营管理水平,率先实现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的新标杆;率先实施互联网售票、互联网订餐、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体验运营等创新服务举措,展现了高铁服务新形象;作为中国高铁第一股率先登陆资本市场,打开了高铁优质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的突破口。“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京沪高铁为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管好用好京沪高铁为目标,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强化安全管理,打造服务品牌,创新运营模式,加强科技创新,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的高品质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集中展现了中国高铁持续安全平稳运营的优异品质

    坚守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把“万无一失”理念贯穿于京沪高铁运营管理全过程,确保了京沪高铁安全持续稳定。开通运营十年来,累计安全开行列车近120万列,运行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4万圈。

    1. 务实管用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形成。结合开展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打造高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示范引领工程,建立健全覆盖所有管理和作业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专业管理标准和生产岗位作业指导书,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从安全文化、管理制度、职工素质、养护维修、状态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2. 基础设施运维水平全路领先。坚持预防为主、严检慎修,健全基础设施维修标准体系,推进工电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推行基于检测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的预防性状态修,全面实施机械化集中修,确保设备设施质量动态达标。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工务设备质量保持稳定,电务设备、线桥隧涵、通信信号、接触网等设备设施处于全路领先水平。

    3. 动车组修程修制改革深入推进。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化动车组修程修制改革,开展动车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研究,完善动车组安全监测系统,对动车组技术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超前预警,保证了动车组运用状态良好。优化动车组检修周期和范围,推进实施人机交替作业,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一级修周期由最初的4400公里/48小时延长至7700公里/72小时,并安排部分交路进行8000公里试点;二级修由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合理确定检修周期和内容,均衡安排作业项目,推进数字化精准预防修,减少扣修频次;高级修由120万公里修程延长至145万公里或165万公里,显著提高了动车组运用效率,大幅降低了检修成本。

    4. 外部环境综合治理有力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铁安全外部环境的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动沿线地方人大、政府开展铁路安全立法,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已颁布实施铁路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江苏省正在履行立法程序,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还建立了境内道路跨铁路桥梁联合检查工作机制,上海市、江苏省建立了加强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紧急情形应对处置工作意见等,为依法治理环境安全隐患提供了支撑;在全路率先实行路地“双段长”制,全线281个区段配齐“双段长”,沿线铁路局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签订安全互保协议,推动了环境安全治理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5. 应急管理机制快速高效。动态修订应急预案,持续强化多场景应急预案体系。科学安排动车组和热备内燃机车应急布局,保证应急有备。建立与沿线地方政府和铁路公安机关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应急联合演练,保障了应急处置有序高效。

    二、集中展现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国高铁品牌形象

    京沪高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生活的向往。旅客运送量从2012年的6553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2.1亿人,年均增长18%;至2021年6月累计运送旅客达13.6亿人,单日最高开行列车668列,单日最高发送旅客近80万人;2019年运输密度为7279万人公里/公里,是我国高铁平均运输密度的3.4倍。

    1.客运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充分发挥京沪高铁作为“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和东部高铁网主骨架作用,兼顾本线和跨线运输需求,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持续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日均开行列车和距离从2011年的131列、12万列公里增长至2021年的615列、38.1万列公里,增幅分别为3.7倍、2.2倍。

    2.客运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发投入运营,同年9月率先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2019年1月,17辆超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发投入运营,载客能力较16辆编组提升7.5%;2021年6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时速350公里复兴号由36列增至66列,全程最快运行时间4小时18分钟,千里京沪一日还,让沿线百姓尽享出行便捷。不断提升调度指挥精细化水平,2020年京沪高铁列车始发、终到正点率分别达99.0%、96.4%。

    3.客票服务方式持续创新。依托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不断改进客票服务。2011年底率先推出互联网售票;2017年底率先推出“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2019年底实施电子客票,显著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2020年8月推出空铁联程票,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方便旅客出行;2020年底率先推出计次季票,更好地满足商务、差旅和通勤人员出行需求。

    4.客运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深入实施车站畅通工程,大量部署自动售票、检票、验票等设备,优化改进旅客引导标识,积极推广站内便捷换乘,旅客平均换乘时间由原来约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深入实施站车“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四区一室”(商务座候车专区、重点旅客候车区、儿童候车娱乐区、军人候车区和哺乳室)建设,持续改善站车环境。实行重点旅客一站式服务,为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重点旅客提供从到站、上车、乘车、下车、出站全流程服务。开展商务座服务提质,在京沪高铁主要客站,为商务座旅客提供专用安检通道、专属候车区、专人引导进出站等服务。在全路率先推出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等新举措,持续改善旅客出行体验。

    5.服务品牌创建成效显著。以培育京沪高铁企业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推广工作,不断完善品牌建设管理,健全品牌体系架构,丰富品牌形象内涵,申请注册了“京沪高铁”“京沪高速列车”“京沪高铁股份”“京沪快线”等商标。通过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发现最美铁路人”等宣传活动,持续讲好京沪高铁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京沪高铁发展成就。2021年,京沪高铁精彩亮相中国品牌日,树立了中国高铁的良好形象。

    三、集中展现了高铁优质资产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经营效益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客运量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对我国高铁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盈利能力最强。京沪高铁开通3年半即实现盈利,是我国从开通运营到实现盈利时间最短的高铁项目之一。2011—2019年京沪高铁营业总收入连续8年大幅增长,年均增幅达23.0%,其中2019年营业总收入达329.4亿元。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仍实现营业总收入217.1亿元。

    2.资产质量最优。在做好运输经营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客站商业经营开发和土地综合开发,提升资产效益。目前24个客站商业经营涵盖餐饮、食品、百货、金融、医疗、快递等服务项目;共有权属土地709宗、总面积约5.67万亩,其中585宗已获批作价出资土地使用权,2017年京沪高铁公司《临时占地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已完成132个项目办理。随着京沪高铁公司经营情况逐年向好,在按期归还贷款的同时积极进行低利率贷款置换,持续减少利息支出,财务费用逐年下降。

    3.资产证券化率先突破。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高铁第一股,募集资金306.74亿元。利用募集到的资金收购京福安徽公司部分股权,运营管理区域扩大至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安徽段、郑阜铁路安徽段和商合杭铁路安徽段等,扩大了京沪高铁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巩固了京沪高铁的行业龙头地位。在良好经营业绩支撑下,京沪高铁累计分配股利273.32亿元,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投资者共享高铁发展红利。

    四、集中展现了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技术装备优势

    依托京沪高铁运营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解决了一系列高铁运维技术难题,巩固扩大了我国高铁技术领跑优势。

    1.促进我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形成。依托京沪高铁建设,在原铁道部、国家有关部委600余项科技项目和企业1000余项科技项目支撑下,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京沪高铁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和优化提升,形成了涵盖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其中,纳入铁道国家标准131项、铁道行业标准553项、国铁集团企业标准和标准性技术文件746项,为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推动高铁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国内相关科研院校和制造企业,集中优势力量,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并于2017年6月率先在京沪高铁投入运营,同年9月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推动我国高铁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创新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CTCS-3级列控技术,满足了动车组列车公交化运行和跨线运行需要,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的最小发车间隔仅4分钟,进一步提高了线路通过能力。

    3.引领高铁设备设施维修技术持续创新。开展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技术攻关,建立无砟轨道伤损检测与修复技术体系,研制补强养护新材料和施工工艺,研发无砟轨道结构病害“微创”整治技术,实现了对高铁基础设施的快速精准维修。研究应用注浆抬升成套技术和特殊调整扣件系统等技术,解决了区域地面沉降地段高速铁路基础变形引起的轨道不平顺性问题。创新钢轨预防性打磨技术手段,优化京沪高铁预防性打磨目标廓形和周期,将打磨周期由2年延长到4—6年。研发“高速铁路4C智能分析系统”,率先实现4C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在供电领域大面积应用,对供电设备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提升了高铁供电检测装置的智能化水平。研发应用智能监测、多专业智能综合巡检、轨道测量与基础变形监测等技术,推进高铁运维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

    4.推进高铁安全运营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由高速综合检测车、轨道基础监测系统、动车组运行监测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等组成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研发一体化高铁智能综合运维管理系统,精准掌握高铁运行状态,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全方位、全天候防控。

    五、集中展现了中国高铁的治理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贯彻“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推动京沪高铁运营逐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1.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京沪高铁公司和沿线北京、济南、上海局集团公司党委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京沪高铁各项工作。各单位党委按规定前置研究讨论涉及京沪高铁重大经营管理事项300余项,充分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变革,动态优化党组织设置,针对高铁维修和乘务特点,成立综合维修车间联合党总支4个、综合维修工区联合党支部18个,动态成立列车乘务党支部近2万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党内品牌创建引领,打造了北京南站“润秋服务台”、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上海虹桥站“七彩虹桥”等党内服务品牌,赢得广泛赞誉。

    2.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京沪高铁公司设立了股东大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下设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制定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组织机构运行决策环节管理,建立关键岗位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关联交易行为,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严格执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依法依规开展风险防控。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围绕旅客运输、提供路网服务、设备设施养护维修、专项安全投入、委托运输等内容细化各项预算项目,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促进了公司集约化经营。加强财务清算核对,建立京沪高铁公司、清算平台、委托收入管理“三位一体”清算数据核对模式,确保收支清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京沪高铁作为我国较早开通运营的长大高铁干线,经过十年运营实践,为我国高铁运营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方面,1名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73人入选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其中专业领军人物3人、专业带头人77人、专业拔尖人才393人。高铁技能人才方面,有高级工4455人、技师885人、高级技师271人,其中,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1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铁路工匠7人、全路技术能手38人、铁路首席技师4人,建立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有7个集体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8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人荣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京沪高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79.2%,高于全路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17.7%,高于全路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4. 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深入开展党内法规专题教育,坚持源头卡控、重点监督、结果考核,构建全方位受控、受管、受监督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紧盯重要配件物资采购、沿线站车商铺出租、广告媒体招商以及零小工程等风险点,通过“制度+科技+阳光”的手段,全面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组织开展奖金分配、食堂管理、职教经费使用等专项检查整治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