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

    多种乘车方式的常态化春运

    过完年后,战友们决定聚聚。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东莞市务工的战友,轻松地买了张高铁票,只四小时多一点就回到了湖南的家里,完成了战友聚会。回程,没买到高铁票,战友又轻松地买了张普铁票,回到了东莞。“现在坐火车方便的很,大家有事就说啊。”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战友还提示性地在群里发了个微信。

    过完年没几天,其实正处在春运返程的高峰时段。高峰时段什么概念呢?那就是这个时间段,很多很多的人都要在这个点坐火车出行,这样的话,火车站候车室、列车上就会人数剧增。这种情况下能买到票、坐上车,实属喜事。但在今天,却也是常事了。就是今天这种常态化的春运,让战友轻松地买到了票、坐到了车,愉快地回到了工作地。而在很多年前,春运情况却不是这样子的。买票难、坐车难,难住了很多很多的人。“一票难求”,是那个年代春运最突出的问题。因为这种买票的“难”、坐车的“难”,铁路部门和铁路公安机关的春运工作也有一些重大调整。

    针对旅客买票难,铁路部门在春运时会设置临时售票点。这个“点”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点”,小的“点”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而大的“点”,则有八九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建房子搭脚手架的钢管做骨架,用两公分厚的人造板做墙壁,一字排开20多个售票窗口就建好了。在售票窗口前,是用钢管固定的20多条狭长通道,旅客就被固定在这些狭长的通道里排队买票。一条通道约有10米长。排在通道内的旅客,那属于第一方阵;更多的旅客是排在没有钢管固定的队伍里,那是第二方阵。第二方阵人最多,有20来米的队伍。那20多条20来米长的购票队伍,就像城市里主干道十字路口的红灯一亮,几条车道的车乖乖地停在那里等绿灯一样,从空中看还有点壮观。

    这临时售票点,开始是建在车站广场上。车站广场上不够用了后,就离开市区到郊区找空地建临时售票点。旅客买一张票,要倒腾两三次公共汽车,然后步行走很远一段路才能到临时售票点。旅客白天没买到票,就继续在那里等着,等晚上出票买;旅客晚上没买到票,也是继续在那里等,等白天出票买。没买到票就决不收兵。收兵,意味着你就坐不到车,也就意味着你前面花几小时甚至10来个小时在冷风中排的队白排了。我想,是没有人会半途收兵的吧,再难、再冷都要忍着,因为坐车的票还没买到手。

    这旅客排队购票的后面,是旅客为了那张票不惜放弃在家里的烤火聊天吃零食过大年的享受。而这,是旅客一种无奈的选择。

    旅客买票难,就会有“聪明人”在这个“难”字里做文章;倒卖车票,用正常票价买到,再加价卖给他人。这些倒卖车票的“聪明人”被人们称之为“黄牛党”。打击“黄牛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成了铁路公安机关每年春运一项极重要的工作。调整警力部署,把控各个环节,铁路民警疲之又疲。但是,看到破获的一起又一起倒卖车票案,这种“疲”就会被破案后的胜利所淹没。

    大概在2003年春运时,原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曾振奋地说,到2008年时,铁路将基本解决“一票难求”的状况。2008年有什么特别的呢?2008年,我国首条高速铁路——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了。在那位新闻发言人的心里,他是提前知道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蓝图的。正是因为有了这张蓝图,新闻发言人才有底气提前5年说出这样的话。后来,京广、京沪等高铁,以及再后来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建设、运营,人们春运出行的方式多了、多了起来。

    距2003年的19年后,当2022年的春运再次拉开大幕时,人们已没有了以往那种烦躁买票难、坐车难的情绪,一切似乎照旧。少了烦躁,可多了喜悦、多了轻松。多种乘车方式的常态化春运,终于让旅客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春运,从此留下的也就是一串串的笑声了。(湖南怀化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飞燕)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