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

    新疆:戈壁荒漠之上的格库铁路建设者们

    魏军强和妻子李建英在格库铁路米兰车站住宿车内休息。许珠珠 摄

    魏军强和妻子李建英在格库铁路米兰车站住宿车内休息。

    今年45岁的魏军强家住陕西汉中,目前正在参与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格库(青海格尔木—新疆库尔勒)铁路新疆段建设。从1998年开始参与修建宁静铁路(宁武县-静乐县)至今,他已经在铁路建设岗位上奋斗了整整20年。

    “儿子上了大学,我就有自己的时间了。”2012年,妻子李建英开始跟随魏军强一起参加铁路建设,从兰渝线(兰州—重庆)开始,期间断断续续在工地上帮忙,直到2017年5月,与丈夫一起来到库尔勒开始参建格库铁路,夫妻两人相互照顾,共同坚守在地处新疆巴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的若羌县,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我一般连续24小时工作,期间不能有丝毫失误。”魏军强目前负责铺架队生产管理和车辆安排,从早上8点到次日早8点下班,24小时才能轮换一次。“确实挺熬人的,以前我的头发很密、很黑,现在头顶已经没几根头发了,两鬓也是黑白参半了。”

    李建英日常工作是给一线工人们发放施工材料、工具等物品。“工友们一早起来干活,我就要跟着起来,等到最后一班工人回来,我才能回来休息。”经常是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忙到夜里12点。

    “初到南疆,真是荒凉”

    2018年12月4日,在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格库铁路铺轨到女儿国车站。

    在一线的建设者们,白天施工,晚上则要乘车回到44公里之外的米兰车站后勤基地休息。

    为记录这些边疆建设者们的日常生活,记者来到施工队的“大后方”——米兰车站后勤基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排排流动车厢静静矗立着。

    爬上陡峭的直梯,记者来到魏军强夫妻的房间。墙都是用保温塑料板搭建起来的,在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规整的摆放着床、衣架、柜子、洗衣机。。。。。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最亮眼的还是墙角处一个不大的玻璃鱼缸,氧气管在水中咕咕冒着气泡,几条锦鲤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房间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个鱼缸是去年我出差从库尔勒带过来的,没事的时候养养鱼,有这鲜活的生命陪伴着,也是一种排遣。”魏军强苦笑着说,这地方没有wifi,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虽然只是个临时住所,但多了几条可爱的小生命,也就有了一点家的气氛。

    除了养鱼,魏军强另一个爱好就是到茫茫戈壁滩上去捡石头。

    “从戈壁滩上捡的石头是方形的,米兰河大桥底下捡的石头是圆形的。”记者见到他桌子上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石头,每一个表面都光滑细润,好像精心打磨过。魏军强一边说一边从箱子底下拿出他的“镇宅之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块石头,因为它外形奇特,硬度很高,颜色也很通透。”

    “初到南疆,感觉真荒凉。”从库尔勒一路走来,夫妻两人一共经历了14个车站的建设工程,沿途470多公里。随着铺架队施工的推进,负责后勤保障的住车队也要往前跟进,李建英笑着说,“现在这附近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34团,还能买点日用品,剪剪头发,再往前到阿尔金山深处,就什么也没有了。”

    “这地方四季温差很大,夏天最高温度有48摄氏度,冬天最低温度可能达到零下30度。”每排车厢48个间房,每两个房间共用一个空调。李建英指着墙上的空调说:“现在晚上有暖风,感觉好多了,否则的话,冬天就能把人冻透,而夏天则能把人热死。”

    “说句老实话,格库铁路比青藏铁路还要艰苦”

    “这些年修建的铁路比较多,其中青藏线的建设环境是比较恶劣的。”2002年3月份到2006年7月,魏军强曾参加青藏铁路的建设工作。

    谈起当时的作业环境,魏军强告诉记者,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线铺轨工人特别辛苦,不仅要带上各种工具,还要背着氧气瓶,最难熬的是唐古拉这个标段,海拔5200米,一共51个人,一直待在那里把全线干完,我是最后一个走的。

    四年艰苦付出,必有不凡收获。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魏军强本人也于2003年11月被授予“青海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12月,获得“青藏铁路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透过粘满胶带的玻璃窗,魏军强望向远处戈壁滩说:“青藏线是缺氧,但出门一看就是绿油油的一片,还能见到放羊的牧民,但这地方整天铺天盖地都是沙尘暴,吹的人连眼睛都睁不开,而且狐狸和狼还很多,平常捡石头走到前面电线杆的地方,就不敢往前走了,随处可见狼爪印子比碗还大,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还真是让人害怕。”

    跟随丈夫第一次到新疆的李建英,经过大半年的历练,感触颇多。

    “隔三差五就是沙尘暴,饭里都是尘土,咬在嘴里嘎吱嘎吱响,相比较之下,天气干燥、流鼻血都不算什么了。”李建英开玩笑地说,每天吃的都是“沙拌饭”,最后改用保温桶,但还是挡不住沙尘。

    “一刮起沙尘暴,我们在屋里都得戴上口罩。” 魏军强细心地把家里四周和房顶上都用胶带纸粘起来,屋里一直备着两块抹布,吹一层沙土擦一遍。“今天听说记者朋友来了,媳妇特地擦了好几遍。”

    “这个风吹的让人害怕。”聊起魏军强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沙尘暴,他说道,“那是2017年4月,当时我在门外散步,就看见天地间黑洞洞的,沙尘暴来势凶猛,离得很远身上就是一层土,人都喘不上来气,要是不往屋里跑就来不及了。”

    “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我们这些待习惯了的人还能咬牙坚持,一些新来的年轻人,通常没干几天就跑了,连工资都不要了,来了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这里的水吃不成,盐碱重的很”

    以前,李建英最爱惜的就是那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到了这里,风沙太大,洗头发都不舍得用水。“用手抓一下头发,手指盖里都是黑泥。”

    “这里的水吃不成,盐碱重的很。” 魏军强和工友们日常用水都是工地用专用水车从库尔勒拉过来净化过的水,随着铺轨的推进,保障线越来越越,所以节约用水很重要。整个标段夏季3天用一罐水,冬季7天用一罐水,每罐60吨,前方铺架队、沿线住户、各个车站,三个罐子循环使用。

    “吃饭、住宿、发电、洗澡、取暖……吃喝拉撒都在这辆车上。” 魏军强表示,我们夫妻两人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条件虽艰苦点,总收入也能过万元,最担心的还是母亲和儿子。

    魏军强的父亲早些年已去世,只有67岁老母亲一人住在老家,唯一儿子在无锡工作,一家人分在了4个地方。魏军强不停地感慨:“在孩子2岁的时候,我就在铁路上工作,几乎很少和家人团聚。即便过春节,有的时候为了赶工期还坚守在隧道里。一线铁道建设工人就是这样,没办法。”

    “老人、孩子都不在身边,我们就经常打电话,只要他们身体健康,我们在外面也就安心了。”李建英哽咽着,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慢慢长路,默默坚守

    从事铁路建设几十年,整天与钢铁水泥打交道,期间经历的生死时速,也慢慢成了家常便饭。每次遇险之后,魏军强都下决心不再干了,但恢复以后,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铁路建设工地。

    “对铁路建设有感情了,不想离开,现在坚守在后方,把该做的事情给人操心干好,这是我的职责。”魏军强说。

    目前格库铁路铺轨进入阿尔金山后已经到达女儿国车站,截至目前,格库铁路新疆段已完成铺轨516公里,占全部铺架工作的70%,后续还有5个站,预计将在2020年5月完成新疆段全线铺设工作。

    作为中铁一局的普通基层工作人员,魏军强从1998年参与宁静铁路,到2017年参与格库铁路建设,他与工友们走过的慢慢长路,留下的建设成果,就像两排长长的钢铁足迹,铭刻在中华大地上。

    现在魏军强和李建英夫妇继续默默坚守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与沙尘猛兽作伴,与日月星辰为邻,将青春和热血洒在边疆铁路建设事业上去,履行对铁路建设事业的铿锵誓言。

    他们,像亘古荒原上的胡杨,战风沙、斗严寒,为艰难跋涉的征程带来宝贵的勇气;又像茫茫戈壁上的红柳,与狂风干旱抗争,给贫瘠荒芜的土地带来生命的气息。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