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3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川藏铁路建设理论与工程对接系列高端专题论坛”在兰州举行,论坛依托我省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工程技术实践,通过广泛讨论和对接分析,试图寻找在川藏铁路建设中可供借鉴的工程技术经验。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金智新以及行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出席,渭武高速公路、川藏铁路相关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论坛。
由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的G75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建设项目,其中全长15.226公里的木寨岭特长隧道,穿越漳河与洮河分水岭,是全缐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岩性以软质炭质板岩为主,地应力高度集中,褶皱带活动犟烈,施工难度极大,项目建设中遇到隧道建设史上罕见难题。为破解软岩大变形对木寨岭隧道建设的严重制约,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及时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探索应用何满潮院士提出的NPR恆阻锚索支护技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的策略,取得了显着效果。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向西经康定、昌都、林芝至拉萨,全缐运营长度1568公里。目前,成都至蒲江(朝阳湖)段、朝阳湖至雅安段已建成通车,拉萨至林芝段2014年底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沿缐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缐路穿越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具有“显着的地形高差”“犟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等四大特点。
论坛上,与会院士及专家踊跃发言,广泛讨论,深入交流,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工程技术实践,结合川藏铁路建设实际,架起理论与工程对接的桥梁,使木寨岭特长隧道的建设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川藏铁路建设。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