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年来,京九、广九和沪九直通车,飞驰在广深铁路和广深港高铁(广深段)的动车组列车,把香港与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20年间,连接粤港两地的铁路共运客约10亿人次。铁路交通大大加剧了祖国内地和香港间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往,助推香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血脉相连“亲情线”
广九铁路于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在省港大罢工后期和日本侵华期间数度停运。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也促进了香港与祖国内地之间铁路交通的不断发展。
1979年4月,广九直通车重新开行,每日仅1对。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广九直通车每日开行6对,到目前增至每日开行12对。
1997年5月,北京、上海分别开行了直达香港九龙的京九、沪九直通车,香港与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联系日益紧密。2011年12月26日,作为粤港间第二条铁路客运大通道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通车运营。香港段预计到2018年完工通车。铁路部门预测,到2020年广深港高铁年均客流量将达5000万人次,相当于把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大城市常住人口移动两次,将成为粤港新一代“超级直通车”。
作为广东和香港市民最喜爱乘坐、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广九直通车自1979年恢复通车38年以来,累计运客已达8300万人次。广九直通车年客流量从最初3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万,增长了8倍多。广铁集团统计,香港回归20年,连接粤港两地的铁路共运客约10亿人次。
数字折射出粤港人员流通日益频繁,以及香港与内地联系日益紧密。
经济发展“黄金路”
作为首条直通香港与内地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广九铁路恢复通车38年来,大批香港人乘坐直通车返乡拜亲祭祖、投资兴业。广九铁路日益成为粤港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黄金线”。
1979年广九直通车恢复运行初期,客流几乎全是香港同胞,以及从香港口岸进来的外宾、华侨、澳门和台湾同胞。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许多经由香港的境外资金不断涌入珠三角,香港传统产业纷纷北上,促使广东省GDP长期领跑全国。而广九直通车的开行的作用明显,大大加速了粤港两地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交往。
如今,广九直通车旅客组成已转变为以内地出境游客及商务人士为主,特别是自2003年起实施CEPA及开放个人赴港澳游等政策后,赴港旅游购物和从事公务商务活动的内地客流飙升,高峰时比例达八成。
建设100多年的广九铁路和开通5年多的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已成为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互动、密切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日益发达的铁路交通大大加速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提升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香港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
粤供港食品合格率 保持99.9%以上
“我们供港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历年来保持99.9%以上的合格率。”29日,广东检验检疫局举办发布会介绍“保障供港食品农产品20年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笔者从该发布会上获悉,香港市场70%的生鲜食品、农产品来自广东。目前,广东辖区(除深圳、珠海外)每天供港冰鲜冷冻家禽、水产品、鲜奶、蔬菜、活猪、活水生动物以及包括数十个品种的深加工食品,年均批次达27万批,重量150多万吨,货值近23亿美元。20年来,供港食品、农产品没有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据介绍,广东辖区是供港食品的主要来源地,各类鲜活食品农产品约占内地供港比例的60%—90%。其中,鲜奶占全国供港份额的100%,冰鲜禽肉约占80%、冰鲜猪肉约占80%、冰鲜水产品约占75%、蔬菜约占65%、活猪约占70%、活禽约占90%、活水生动物约占90%以上。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成立
发布首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
29日,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港澳办、省社科院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共同发起组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广州成立,首部大湾区研究报告同时发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出席成立仪式。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大湾区研究的高端智库机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汇聚了广东省和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粤港澳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湾区提供了难得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通过“政府+媒体+金融+智库”的方式深化粤港澳合作,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推我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院将联合粤港澳地区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团队,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研究机构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端智库,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政府决策咨询服务;打造权威指数和数据发布平台,构建高端论坛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成立仪式上,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独立完成的首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之一)》正式发布。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