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南京市广州路附近的申通快递网点,记者刚说“要寄快递”,女老板便要求出示身份证,并用手机APP识别身份证信息,随后查看记者要寄的包裹。“最近好多网点被查,罚了好几万元,有的还停业整顿。”她说。
最严整顿,倒逼快递业绷紧安全弦
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是法规的要求,也是保障快递安全的需要。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杨月新介绍,我省共有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4000余家,末端网点1.3万个,从业者超过15万人,日均快件量约1800万件,但快递市场监管人员仅30人左右。为此,我们联合公安、国安、反恐、民航等部门,持续监督检查快递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今年1—9月,我省查处快递市场违法违规案件850件。其中,超过15起因不落实安全制度而适用《反恐法》,包括涉爆、涉危化品、涉毒、涉非法出版物、涉枪等情况。涉案企业被处罚金10万-50万元不等,责任人也被处罚。
多位业内人士称,感受到“史上最严整顿”,安全弦越绷越紧。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运营监控部负责人介绍,公司组织安检人员参加寄递企业X光机安检培训,还聘请社会监督员暗访分公司的邮件收寄安全和服务质量。
2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圆通快递网点,记者看到桌上放着“收寄物品时请核对身份信息,进行开箱验视!”的提示牌,落款是“南京市公安局、南京市邮政管理局”,旁边一张“寄件信息登记表”填着寄件人的姓名、证件号码等信息。为南京多所高校提供快递服务的好轻松快递公司负责人周军说,签了“责任书”,承诺落实安全制度,尤其对高校实验室寄递化学物品严格把关。
快递员上门收件,是否执行寄件实名制?记者电话联系顺丰、中通、圆通的3位快递员,答案分别是:每次都要验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驾驶证也行,至少要告诉证件号码;要看身份证。是否查验所寄物品?他们说:“你就是包装好了,我们也要拆开包装看。”“要开箱验视。”“熟人、公司寄的,告诉我寄的是什么就行。袋子里装的东西,一般可以摸出来。如果用纸箱装,不要封口,给我们看一下。”可见,安全关松紧不一。
别因加盟制下的松散管理忽视安全
“安全制度增加企业成本,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如果出了事,成本更高。”某快递企业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孟雷坦言,因为安检机有限,目前实现不了全部快件过机安检,主要由快递员、网点在前端把好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这两关,但重点快递肯定100%过机安检。
南京申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高管周斌说,落实安全制度,出了问题好追溯,更能规避风险。执行安全制度,要购置安检机等设备,作业效率也会有所下降,但这块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很低,且购机有政府补助。他认为,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还是末端网点成本压力相对更重。人工、房租、纸箱等物料成本在增加,但快递服务费依旧低廉。每年约15%的末端网点,因亏本而淘汰或更换承包人。因为经营压力,快递企业对末端网点采取“友情提醒”为主的“柔性”管理。“他不遵守,你怎么办?罚款也只能意思一下。”
“这是一种‘沙化'现象,即政策落地便被渗漏。”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顺丰、圆通等6家主要快递企业先后上市,对“安全”这个社会责任更加重视,但传统加盟模式下管理松散的惯性还在。
“重点快件必须过机安检。”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唐兵说。日前召开的省快递旺季动员保障大会,监管部门再次强调,协议用户交寄的航空和高铁邮件、快件,寄往重点地区、重大活动所在地和国际、中国港澳台的邮件、快件,以及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有明确要求的,必须全面过机安检。
今年“双11”期间我省快递量有望突破2亿件,“双11”当日将突破4000万件。目前,各快递企业纷纷招兵买马。省邮政管理局要求,企业要认真培训临时聘用人员,快递安全制度是培训重点内容之一。
抓安全之际,推进管理与服务升级
我省已上线国家邮政局相关信息平台,还将在今年“双11”前上线监管平台,陆续将各快递企业的安检设备链接到该平台。
杨达卿建议,快递企业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实名制信息登记、操作流程监督等方面,虽会加大投入,但长远看经济有效。此外,快递企业抓安全必须从公司现代化治理、人员培训、安检设施配置等方面系统着手,尤其要强化内部惩戒、流程监督等。
粗放发展的快递业,因粗暴分拣、过度包装、快件受损索赔难、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遭致差评。推进产业升级的监管政策正日趋完善,快递企业如果不及早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即使不被监管的“棒子”打到,也会被消费者升级的服务需求抛弃。当前,国内大部分快递企业过于依赖低价策略,它们应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向高附加值市场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国章提出,快递业连续6年保持约50%的增速,支撑电商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数百万快递大军立下汗马功劳,行业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和保护快递业良性发展。
10月30日,记者收到一份快递箱上贴着“隐私面单”,手机号码被隐去4位。因用户需求而变革的快递业,不妨借抓安全的契机做好提质升级,使行业治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跟上行业迅猛发展的脚步。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