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随着 “双十一”等全国性购物狂欢节的兴起,物流行业发展进入井喷时代,新技术、新模式应运而生。作为物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物流广泛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备,逐渐成为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

    仓配联动 智能化运用更精准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快递总量增长了4.5倍,但快递时效却提升了1天左右,这与智慧物流的使用紧密相关。为优化用户体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采用电子面单,一方面可以提前释放运单号码,提升电商客户发货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单据成本浪费,助力绿色快递发展,一举两得。

    除线上流程电子化外,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线下各大仓库还启用全自动化分拣处理及智能无人仓技术。仓配一体,自动化存取、分拣,拣货加倍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满足电商大规模订单的交付及运输。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十一”期间,AGV分拣机器人于上海、武汉等关键节点“大施拳脚”,日处理量预计超过60万件。此次上线运行的智能机器人共分两种,其中号称“橙色金刚”的大件机器人,自身重50KG,可承重100KG,解决了大件、重件不能上机分拣的问题,解放了人力;另一种小件智能机器人则通过贴在地面的二维码自动识别规划路线,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算法使邮件分拣过程通过“步步最优”达到“总体最优”。

    此外,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对原先分拣机“链条式”循环系统做了优化,使个别故障机器人不会对总体运行造成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生产的稳定,同时,凭借立体式模块协同作业、大小件同步智能分拣的快递自动分拣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邮件流转效率,智能机器人项目也成为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应用先进技术的示范工程,是具有十足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处理系统。

    多渠道实时监控 流程化运行更贴心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引入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科技技术,通过全面电子渠道的接入,可实现电话、网站、微信、APP等多渠道的下单、查询及售后服务,并提供政务互通、办证办牌及代缴关税等便民服务,全天候在线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对服务流程做了相应的完善,为电商大客户提供全程服务,在收寄、运输、干线、投递四大环节开启系统智能预警设置,通过构建速递邮件查询、投诉、赔偿统一服务平台,让所有异常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实现全网赔偿的集中实时在线处理、判责和赔偿标准的规范可视、赔偿方案审批的全程可控化。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针对跨境包裹量的激增,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也相应的制定了一套方便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系统全程追踪、用户全球海淘阳光通关纳税、外贸卖家全球网售送达的业务体系。海淘族除了可以使用“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微信服务号办理通关业务,查询、申报、缴税、退运等有关国际邮件通关业务外,也可进入微信钱包中的“城市服务”页面,选择境外邮件申报缴税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

    终端优化 配送更高效

    数据带动变革 EMS开启智慧物流模式

    通过在城镇社区普及智能快递柜,在郊区及离岛偏远地区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邮路,让用户取件更便利,配送更高效。

    另外,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智慧物流模式也在互联网支付方式、二维码运单及400隐私快递等服务方面一览无遗。可以说,这个集技术与实力为一体的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提前布局,以用户需求刺激自我突破,正在用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着新的指引方向。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