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无人零售热潮涌向何方? 大规模商用仍需时日

    2017年,多家企业开发的无人便利店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亮相,无人零售大有成为新零售“风口”之势。日本媒体近日报道说,中国零售店迎来无人化大潮。

    业内专家认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无人零售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中国在实用化方面领先世界,未来无人零售要在全球实现大规模商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欧美日无人零售“看上去很美”

    无人零售店起源于美国亚马逊公司2016年底推出的名为Amazon Go的实体无人便利超市,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并引发了2017年无人零售热潮。它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可自动探测到顾客从货架上拿起商品或把商品放回货架,在顾客带着商品离开商店后,亚马逊从顾客的亚马逊账户里收取货款,并向顾客发送收据。

    业内人士表示,Amazon Go超市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塑,颇具颠覆性。尽管前景美好,其商业化进程没有那么快,未来也需要试错的过程。

    在美国,无人零售业可以说“一切还只是宣传”。Amazon Go超市因技术问题最终未能如期对公众开放。有专家表示,亚马逊无人零售技术仍有瓶颈,只能在小型超市采用,尚无法应对大型超市的复杂购物环境。

    在消费习惯更为传统的德国,人们最钟爱的付款方式依然是现金,因为他们担忧刷卡机技术故障、移动支付无法保护个人信息。考虑到多数德国人对自助结账台、移动支付等新趋势存疑,专家认为,无人零售在德国这样的传统国度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和快速的事情。

    在日本,无人零售也尚未进入实用阶段。日本法政大学经营系教授李瑞雪认为,在日本推广无人便利店有两个问题:一是无人便利店缺少日本实体店一直崇尚的周到服务;第二,手机支付手段在日本尚未普及,很多日本人还执着于现金,这是在日本推广无人零售最大的制约。

    移动支付普及引领中国无人零售热潮

    去年11月,法国大型零售企业欧尚公司宣布,计划在中国开设数百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推广无人零售。欧尚的这一举措正是为了顺应在中国刮起的无人零售热潮。

    谈及无人零售为何能在中国率先火起来,海外专家认为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

    李瑞雪认为,当一个系统非常成熟之后,使用者会产生依赖,从而很难接受一个全新的系统。日本移动支付没有普及正是这个原因,日本使用现金非常方便,ATM机遍布,取现非常方便,民众已经习惯现有支付方式。而在中国还存在很多提取现金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现金的一种新型支付手段,大家接受起来的心理空间就会大一些。

    此外,中国无人零售兴起与中国企业极具创新精神有关。专家认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很普及,和两家企业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这两家公司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推广普及,中国现在手机支付普及程度也不会如此之高。

    李瑞雪认为,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来的框框,中国社会对勇于试错的行为相对宽容。

    无人零售大规模商用仍需时日

    业内专家分析,像Amazon Go这样零售新业态的推出不是偶然的,说明其背后的支撑技术已达到实用阶段。

    德国趋势研究机构“趋势办公室”创始人彼得·维佩曼认为,无人商店是对现有生活用品超市一种更合理化的补充,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可以为消费者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长期研究零售业的文化人类学专家雅尼纳·塞茨认为,无人零售店从本质上说更像是一种小卖铺和自动贩卖机的混合体,它可以提供24小时服务。

    不过,上述两位专家均认为,无人零售店的目标群体依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时刻都在使用手机。在农村地区推广还存在困难,那里生活着很多老年人,新技术的使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题。

    专家认为,实体店和网购融合这条路应是未来零售业大方向,但无人零售店成为主流零售业态还很困难。李瑞雪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复杂的,不是完全靠技术解决得了的。

    “对商业而言,从来就不仅仅是买东西。”李瑞雪说,“商业是一种文化。一个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繁荣,即便不买东西,走在一个非常繁荣的市面上,人会有一种幸福感和一种充实感,这才是商业的一个很大的功能。”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