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河南经验”助推物流跑出新速度

    最近,从事长途货运的司机王德超发现,在永登高速卢店收费站入口前方,竖起一块醒目的标志牌,上面写着“货车靠右,超限超载检测”,并提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罚款200元、记3分”。

    “我们安装了激光超限检测仪、视频超限检测仪、称重地磅等设施设备,货车只要一经过,其总重、长宽高等数据信息就显示在前方的显示屏上,正常载重是‘绿色’,超载超限呈‘红色’,一目了然。”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禹登分公司党委书记娄娜说。

    进入卢店收费站,只见收费员面前的两台电脑上,检测数据和发卡系统实行了联动。货车接受检测,没有超限超载行为的可以领卡通行,有超限超载行为或者无检测数据的,系统默认无法发放通行卡,不予打开通行挡杆。

    这是我省严格落实高速公路入口货车称重劝返措施的一个缩影。《河南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自9月1日实施以来,一个可喜且明显的变化是,我省高速公路入口均拒绝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对此,王德超说:“超限超载运输既不安全,又破坏了市场公平,能够从源头上治理,我们绝对拍手称快。”

    对物流和运输行业而言,如果说严打货车超限超载是营造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那么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就是促进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

    9月19日,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长通物流配送中心,货场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卸货、分拣、装车。

    “货运车辆一般白天集货,晚上10点以后出门,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正好符合物流公司的运营时间。”郑州长通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魏长龙说,差异化收费政策吸引货运车辆从普通公路转移至高速公路行驶,提高了时效,降低了油耗和车辆事故率。

    据测算,高速公路通行费占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王德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郑州至合肥为例,河南段单趟过路费需900余元。去年优惠政策实施后,在规定时间内驶离高速公路,一趟能节省通行费近100元,一个月就是近3000元,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而对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来说,差异化收费政策实施后,优惠时段货车流量占全天货车总流量的比例明显提高,货车月平均车流量和月平均收费金额增长率有所上升。这意味着,高速公路资源的使用分配更加均衡,原本相对闲置的道路资源得到了更好地利用。

    试行一年后,我省继续对“河南经验”进行优化,延长优惠时段,扩大优惠范围。从8月1日起,每天20时至次日6时,持有全国各地ETC非现金支付卡的货车均享受9折优惠。

    “河南区位优势独特,货车中有近40%为外省过境车辆,实行差异化收费政策对于服务全国降本增效一盘棋意义重大。”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唐彦民表示,通过收费标准的调整和对车流量的调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缩减了运输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物流成本,促进了物流业发展,提升了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微手记

    打好降低物流成本“组合拳”

    河南地处中国交通的“十字路口”,发展物流业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南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并率先实行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体现了对物流和运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物流业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标志。

    实践表明,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推进物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综合来看,差异化收费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多赢的预期效果:一是优化了道路交通资源,提高了公路的使用率和物流效率,有利于将河南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和物流优势,最终成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吸引普通干线公路货运车辆到高速公路行驶,有效增加了高速公路车流量,提高了利用率。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