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随着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相继上市,行业竞争已从“多家争鸣”进入到“龙头竞争时代”。对于这些龙头快递企业而言,已通过服务、网络的优势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规模化作用下,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在产品同质化、服务范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成本更低市场份额同时也会扩大,因此不断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下一个竞争阶段,快递企业的关注焦点核心将是科技化,需要考虑科技本身的应用落地,如何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去进行成本控制、提升利润率。本文将从净利润、毛利率、各成本项支出看各家快递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各快递企业的净利润如何?
从各家单票快递净利润来看,顺丰1.56元最高,但净利润率只有6.71%,中通和韵达则在单票快递净利润和净利润率综合看是最好的,这也对应着目前这三家快递企业的市值情况(顺丰、中通、韵达前三)。
韵达、申通、圆通虽然都为加盟模式,但收入、成本确认口径不同,加上转运中心的自营率也有差异,因此要进行一些处理,一方面是我们对比单票快递净利润剔除派费的影响,另一方面尽量还原各家快递公司自营的单票收入、成本。
圆通方面:圆通转运中心截止2017年有64个,大部分是自营(估算超过80%),其他非自营的转运中心大部分处于偏远地区,在全网的业务量占比很少,仅5个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业务量较多的区域,而且中转加盟商的中转费由圆通总部统一收取后再进行结算,甚至还有补贴,这种情形我们可以近似认为是中转全自营。
同时,圆通的统计口径是将派费计入到营收当中的,但2017年圆通派费的净利润不到1%,这部分我们忽略不计。
申通方面:申通转运中心自营率较低,2017年仅有59%,中转加盟商的近几年业务量占比估算在40%-50%左右,而且中转费是直接向始发地转运中心支付。因此我们计算单票中转收入或成本时的使用经过自营转运中心分拨、运输的业务量,则按60%估算。
同时,申通的统计口径和圆通一样,也是将派费计入到营收当中的,但考虑到申通派费的净利润也很低,这部分我们也选择忽略不计。
韵达方面:运转中心自营率为100%,但韵达2014年底开始鼓励加盟商自跑,处理单票中转费和中转成本时我们把这部分业务量减去,估算是10%左右。
中通方面:运转中心自营率为100%,直接按全直营计算。
综上处理以后,得到的是各家快递自营部分的单票净利润状况估算如下:
其次,为了更清楚看这几个快递企业近年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再从整体净利润增速去看各家的表现力。中通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31.59亿元,增幅最快高达54%;其次是韵达,2017年净利润15.89亿元,增速35.01%,这两家正领跑其他快递企业,百世尚未实现盈利,但相比2016年,2017年的亏损已开始收窄;申通2017年净利润14.88亿元,增幅17.93%,表现也不算太理想。而圆通则表现一般,净利润和增长幅度为五家快递企业中最低,只有14.43亿元和5.16%。
成本端的变化如何?
快递业务成本构成主要由面单成本、派送成本、中转成本三大部分组成。中转成本又分为运输成本和中心操作成本,中心操作成本包括职工薪酬、装卸扫描费、折旧摊销、办公及租赁等。
综上所述,结算成本端我们从派送成本、运输成本、面单成本、中心操作成本四个维度去分析:
单票派送成本:
由于财报中韵达并没公布有关派送成本的数据,因此我们只对比圆通和申通两家,圆通2017年派费成本69.2亿元,增长22.93%,占总成本39.23%;申通63.05亿元,增长21.81%,占总成本61.08%,增长主要由于业务量增加和调整了部分核心成本的派费标准。单票派送成本方面,申通比圆通略高。
同时,计算单票运输成本和中心操作成本时,我们依然将中转费的成本部分尽量还原成各公司自营部分的情况。(处理方法同上)
单票面单成本:
面单成本方面,韵达、圆通成本明显较低,主要是由于目前在电子面单使用率上韵达、圆通比申通高。
截止2017年末,申通2017年度电子面单使用比例为75.11%;截至2017年,韵达快件的电子面单使用率已达到85.89%。圆通年度电子面单使用率没有公布,但估计是90%左右。
单票运输成本:
三家企业总体差异不大,总体在下降。这点与近几年快递企业体量持续在增大,规模效应使得装载率增加,以及通过调整自有车辆的比例、系统优化运营、优化整合运输路由、多式联运等方式逐步降低运输成本。
单票中心操作成本:
此项费用包含运输成本、网点中转费、职工薪酬、折旧摊销和其他中转成本。不论收入端还是成本端,除了圆通由于网点中转费一项支出略高,从最新数据看三家快递公司差距都不算大,近几年的趋势都是一起下降,主要得益于这几家快递企业近年加大了自动化分拣设备的投入。
最后,再来看看毛利率的情况又如何?
毛利率增减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在业务量增加的收入增速能否跑赢其成本增速:
1)顺丰方面:顺丰2017年营业成本568.2亿元(+23.1%),低于23.7%的收入增速,毛利率小幅上升0.42%。其中,人工、外包和运输三项核心成本462.3亿元(+22.6%),控制得还算不错;非核心成本105.9亿元(+25.1%)。
人工成本现在占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主要是顺丰在2017年加强了智能管理、微信下单(把输单岗位解放,这块成本半年减少了3亿元)、手写面单成本节省了1亿元。
虽然新工具带来了4亿的节省,但是速运业务(快递、重货、冷运、同城配、国际等)的单票成本还是上升了3.8%,成本压力依旧巨大。
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顺丰的新业务发展,刚开始投入会遇到装载率不足等问题,多个业务仍处于亏损当中;另一方面是2017年顺丰在科技投入力度正在加大,2017年投入共计1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8%。
2)韵达方面:韵达从2013年至2015年在单价下滑较快的情况下毛利率连续三年上升,分别为22.43%、25.37%、30.91%,这很大原因在于韵达在这几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成本管控,比如鼓励加盟商自跑,由加盟商来承担部分由其发出货物的干线运输任务,这部分占全部业务量的10%-15%左右,可以直接让韵达每年减少数亿元的中转费用。
韵达在2015年至2017年毛利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了0.07%和1.82%。原因在于2015年-2017年间通过降价和让利加盟商的方式保持业务量高速增长,但营收增速长低于业务量增速,导致单票价格持续下滑,整体毛利率上升(2016年业务量同比增长50.82%,2017年业务量同比增长46.86%,营收增速只有45.44%和35.86%)。
快递公司的单票收入差异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加盟商在成本上的差异。从分析来看,韵达单票收入相对较低,在吸引加盟商以扩张网点和业务方面比较有竞争力。
总体而言,韵达采取比较稳健的策略,在保障毛利水平的前提下,收入成本平行下行,由于成本降幅具有领先优势,其单价在市场上也具备竞争力,最终实现业务量和净利润的双丰收。
3)圆通方面:圆通前几年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策略,以利润换市场,在其他行业巨头快递市占率都缩减的情况下,2015年快递业务量占全国快递总量的比例攀升14.7%,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上市后处在三年的业绩承诺期间,为了保证净利润,很难以利润换市场的方式去发展。2017年度圆通单票收入较2016年下降约0.08元/票,降幅只有1.87%,与行业平均降幅相差甚远,收入上的减少不高对于加盟商来说,让利就很有限了。所以,在价格战的快递市场中,很难以应对价格战而维持其市场份额。
这个原因也很大程度地导致了圆通在2016年和2017年营收增速和市场占有率连续下滑。2017年圆通全年业务完成量为50.64亿件,增长13.5%,与行业增速水平(28%)还相差14.5%,市场占有率为12.6%,同比下降1.7%(2016年市场占有率为14.3%),与体量最大的中通(15.5%)距离进一步拉大,预计今年的市场占有率会被韵达超越,排在中通、韵达之后的第三位。
对于圆通而言,价格方面应该会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不会再下降,这就意味着利润多少或者说毛利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后期成本增减。
4)申通方面:申通的波动则源于其在近几年变化颇大的策略,特别是为鼓励扩张业务而在2014年采取的有偿派送的包干制政策,2015年取消这一制度后,申通对扩张业务越发谨慎,选择保证一定的毛利水平,结果是业务量增速急剧下滑,由14年的56.55%的同比增速下降至17年的19.64%,在2015年业务量增速甚至减少到11.36%。
申通单票收入(加盟商成本)从2016年3.03元上升至3.25,上升幅度7.26%,这也直接导致了申通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0.4%下掉到2017年的9.73%。
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其7月、8月、9月的业务量增幅分别是36.96%、46.63%、40.24%,远超行业平均增速,市场份额有所回升。
比较大的举措是重金收购北京、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加盟转运中心转运中心直营率提升20%,目前直营比如已达84%。
总的来看,目前,快递行业CR8已超80%,已经到龙头竞争时代后期。但是随着行业增速回落和同质化严重,参考美国快递业的发展历史,通过并购转型综合化已经是龙头的必经之路。
快递也将从龙头竞争时代进入寡头竞争时代,这个过程之中,谁会掉队目前还不好说,但快递企业而言,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全细分市场的卡位布局以及物流生态圈建设(商业、供应链、金融)将是关键。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