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2019年我国物流降成本释放千亿红利

    “我们每个月都会去检查岸电设施的情况。”4月26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新洲公司工作人员李丹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武汉阳逻港(二期)自2016年底开始设置集装箱泊位岸电设施,到2018年已经在阳逻港实现了100%的泊位岸电覆盖率。“港口岸电”系统可以将岸上电力供到靠港船舶使用的整体设备,以替代船上自带的燃油辅机,满足船上生产作业、生活设施等电气设备的用电需求。岸电这种节能设备、技术的推广,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中的一个细微环节。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市共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1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82亿元),今年将力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85亿元以上。

    此前,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3年来,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分别为558亿元、882亿元、981亿元。通过综合施策,2019年预计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

    各地频频出招降低物流成本

    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日益旺盛的物流需求,物流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物流业的日益关注,中国物流成本较高的情况引起国家重视,各部门在加大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力度方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降低物流成本。比如,2018年河南省对符合条件的运输国际标准集装箱的车辆,实行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70%,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货运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累计减免运输企业通行费13.6亿元。广州市政府免除广州港货物港务费中的地方政府留存部分,免除港口设施保安费中的公共统筹部分,为此每年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超1亿元。四川省对进出省内主要水路集装箱运输的泸州港和宜宾港,且正常装载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其公路车辆通行费按计重收费标准的40%收取,2017年该项政策优惠约0.3亿元,2018年优惠预计在0.4亿元左右。

    2019年,各地物流降成本的新政也不断出台。2019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属及市、县(市)属国有全资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对使用浙江省货车非现金支付卡的合法装载货运车辆试行通行费八五折,进一步降低高速公路货车通行费;在该省范围内对从事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船舶免收船闸过闸费,降低内河物流运输成本等。4月1日起,浙江省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将下调,进出指定收费站(宁波舟山港周边10个收费站)总体通行费根据不同距离按递远递减原则下降。

    4月,武汉市制定十六条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包括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短板、引导城市配送资源整合、推进末端物流设施共享共用、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等,根据武汉市物流局的规划,将力争2019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85亿元以上。

    “今年开始,我能省下一年230元的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费。”货车司机赵川经常要往返于黄陂和汉口运输蜂蜜,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今年1月1日起,武汉市取消了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的《道路运输证》,简化货运行政许可,像他这样的小宗货运车主可以直接受益。相关部门预计,武汉市4.5吨及以下货车有3.5万台,每台车辆可凭这项政策节省综合性能检测费230元,共可减少货车成本805万元。来自武汉市发改委的消息显示,今年一季度,降成本持续加力,一季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0.7亿元。

    四大举措为物流降成本指明方向

    国新办此前举行了“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发布会,会上,吴春耕介绍,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工作方案,通过四大举措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巩固并扩大交通运输降低物流成本成果。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运输结构更优、运输效率更高、物流营商环境更好、物流链上下游衔接更畅,逐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交通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预计降低物流成本1209亿元。

    其中,国家将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结构性”降本。完包括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加快实施铁路运能提升、公路货运治理、水运系统升级、多式联运提速等六大行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制度性”降本。着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降低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领域有关收费。

    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进“技术性”降本。发包括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加快模块化中置轴汽车列车、轻量化车型推广应用等。

    强化管理和组织创新,推进“管理性”降本。包括完善交通物流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等。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