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今年电动物流车销量或翻番 “智慧物流”处于培育阶段

    5月22日,阿里巴巴旗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网络)发布了一项未来绿色智慧物流汽车计划,拟在未来5年,联合上汽、东风、瑞驰等车企共同投放100万辆新能源智慧物流汽车。

    虽然运营商方面强调的是“智慧物流”特性,但对汽车行业来说,“新能源物流车”更引发关注。毕竟,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才达到50多万辆,菜鸟网络提出的100万辆投放目标,对新能源物流车行业来说,显然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电商和快递业迅速发展,城市物流需求缺口庞大,加上运营成本相对低廉,以及大中城市的减排需求,新能源物流车已站上风口。

    不过,就目前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新能源物流车仍处于前期摸索发展阶段,一方面,政策支持尚不完全明朗;另一方面,行业标准和产品设计均未成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虽然物流车需求巨大,但产业集中度低和市场较“混乱”,行业对车型质量和设计都还未形成共识,“预计再过1~2年发展时间,市场将较为成熟。”

    市场需求释放

    据了解,目前,菜鸟网络的新能源智慧物流车仅在成都和深圳进行试点运营。虽然菜鸟网络的计划尚处试点阶段,但就新能源物流车这一细分市场的情况看,需求量十分庞大。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随着政策逐步明朗,纯电动物流车行业逐渐趋于理性,预计2017年电动物流车行业将实现约10万辆销量,同比增速超100%。

    不同于私人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疑虑,运营商对新能源物流车的接受与欢迎程度较高。崔东树就指出,一方面,新能源物流车对城市减排确实能起到效果,因此在多数城市可不受限制行驶;另一方面,相对燃油车来看,这类车的运营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去年,个别城市的“禁摩限电”等措施曾一度给物流和快递行业带来困扰,物流、快递企业在很多城市已主要选择使用低速电动车改造的物流车,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投送问题,这同时也进一步使新能源物流车,特别是纯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得到释放。

    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管理部王水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是否能完全打开,主要看五方面因素,一是车辆制造成本能否做到最低;二是城市是否对此类车实施限行;三是交管部门是否会给纯电动物流车发放运营证;四是能否建立有效的互联互通运营平台,实现物与车之间的快速配对;五是物流车产品质量需过关。

    行业尚处摸索阶段

    新能源物流车需求虽在逐步释放,但目前行业仍处于前期摸索发展阶段。

    仅就目前生产企业的情况来看,除需要有效控制造车成本外,还要面对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一家新能源物流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按照目前的市场需求,其所在公司的车型1年签一两万辆的订单不是问题,但基于对补贴政策变化的判断,现阶段企业只能少量接单,“卖得越多,压力越大”。

    据记者了解,2016年底出台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非私人用户累计运营3万公里才能领取补贴”要求后,一些小型物流企业所使用的物流车难在短时期内难以达到3万公里行驶里程,这将使新能源物流车生产企业拿到补贴的时间拖后,面临较大风险。

    上述新能源物流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按照今年电池大约1700元/度的价格计算,一辆带50度电的新能源物流车仅电池成本就达到8.5万元,整车成本在14万元左右,而要与同级别燃油车竞争,只能以8万元的价格销售,这样也就只能依靠补贴才能实现盈利,而随着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压力也在增大。

    王水利也指出,物流企业对成本控制要求非常高,因此对物流车生产企业来说,用提高售价来覆盖成本不现实。由此看来,在电池成本还未大幅下降时,新能源物流车仍只能依靠补贴来实现盈利。

    根据崔东树统计,符合补贴标准的电动车产品也不多,在工信部连续发布的4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专用车及卡车的数目偏少,共计373款,在总计1473款车型中占比25.3%,不过已呈逐批增加趋势。

    此外,新能源物流车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据崔东树介绍,目前,传统汽车厂商推出的新能源物流车,基本都是基于燃油车改造而来,设计上并不完全能符合物流运输的需求,行业内也还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标准。

    而据记者了解,菜鸟网络去年已开始联合合作伙伴进行新能源物流车研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跨界推动。

    业内则有观点认为,总的来看,未来新产品、新标准是否能在此类需求推动下迅速形成,还要看市场后续的发展情况。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