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物流

    宁波筑梦“一带一路” 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

     

    昨天上午,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城市市长论坛在宁波举行。作为东道主,宁波市副市长褚银良的主旨演讲备受各方关注。

    “宁波是一座‘向海而生,依港而兴’的港口城市。”在物流创新与转型升级分论坛上,褚银良开宗明义指出了宁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物流业的丰厚沃土。他说,港口建设和物流发展密不可分、共生共荣。宁波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现代物流这一对外开放合作的支撑性、引领性产业的发展,谱写了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齐头并进的华丽乐章。目前宁波已成为中国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长三角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宁波舟山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40条航线,货物吞吐量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一,也是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港口。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深圳港,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第三。

    在长期的物流发展中,宁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实践经验?褚银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一是突出港口龙头地位,强化引领发展。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宁波以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为目标,着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在港口的引领带动下,一方面,宁波港航物流国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与“一带一路”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48.2亿美元和23.7亿美元,已成为宁波外贸新的增长极。前不久,宁波代表中国先后发布了海上丝路价格指数和贸易指数,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航运贸易领域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另一方面,产业经济带动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宁波全市共有物流相关企业近一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2万,航运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涌现出了宁波舟山港集团等一批世界级龙头物流企业,形成了数十个规模体量巨大、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宗货物专业市场,全市逐步走出了一条“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区域积聚”的路子。

    二是发挥多式联运特色,推动协调发展。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宁波积极打造海港、空港、内陆无水港“三港”联动发展的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持续优化物流集疏运结构。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海铁联运发展规划》,运量增幅居全国六个海铁联运示范通道前列。着力壮大江海联运,水水中转比例已达25%,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最大的江海联运基地。探索发展海河联运,推动杭甬运河宁波段500吨级常态化通航,实现了“河出海、海进河”格局。创新发展公水联运,甩挂运输试点引领全国。

    三是融入“互联网+”浪潮,加快创新发展。着眼信息化建设,将物流网与互联网交织融合,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推动建设了一批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成功申报国家物流平台宁波综合示范区,设立了目前国际上唯一具有规模的“物流信息根服务器”交换节点。谋划搭建了一批以四方物流为代表的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交易、业务协同、结算支付、供应链管理、金融保险等一站式服务。着力培育了一批以万联港为代表的市场化专业服务平台和新型业态,成功首创了“无车承运人”模式。

    四是加强政策保障,实现联动发展。长期以来,宁波在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始终坚持把准定位,精准施策,联动发展。建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体系联动,统筹研究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编制出台了物流业五年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联动,做到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服务业规划等“多规融合”,搭建了中东欧博览会、中国航海日论坛、欧洲宁波周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强化政府服务联动。

    褚银良说,伟业非一日之功。过去,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创造了辉煌,今天,更会当仁不让,扛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使命。围绕“名城名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节点高效联动为方向,努力在互联互通上深化合作,构筑“一带”出境通道、延伸“一路”出海通道,形成“向东依港出海、向西依陆出境、东西互联互通”的格局;以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为目标,大力提升宁波舟山港全球港口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建以航运主业为基础,以高端航运服务业为突破,以新型业态为延伸的现代港航物流产业体系;以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港为载体,积极融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种综合运输方式紧密衔接、互联互通的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全力建设“江海联动、海铁联动、河海联动、公水联动”四大体系。相信在“一带一路”这一造福各国人民的世纪工程的引领下,宁波物流转型升级一定会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一定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