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近来,各大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纷纷高调宣传“绿色”快递,成为今年网购领域的一大亮点。不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商家使用“绿色”包装的是极少数,不少消费者反映,对“绿色”快递“没听过”“没见过”。由于快递企业设立的回收点不多、使用不便,快递垃圾减量、循环利用效果不理想。
“绿色”包装零星可见
一些快递点占比不到1%
国家邮政局预计,2019年快递业务量将超过600亿件,同比增长22%。今年以来,不少电商、快递企业纷纷推出“绿色”包装和纸箱回收计划。
一些快递企业和环保机构推出可循环使用20多次到50多次的包装箱、袋。今年5月,菜鸟联合多家快递企业在各地快递末端网点设置了3万个回收箱。上海今年将推动2500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立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广州市邮政局称年底前将在全市400个快递站点设置回收点。
“双11”前,多家快递公司宣布加码“绿色”回收举措。京东物流纸箱回收活动在此前覆盖北上广深等12个重点城市基础上扩展至全国,圆通在一些重点城市放置7500余个回收箱。
但记者在“双11”后走访多地发现,在堆积如山的快递中,“绿色”包装零星可见,很多网购达人表示从没收到过使用“绿色”包装的快递。
京东快递北京一配送站负责人王先生说,虽然数量在慢慢增加,但当前站点使用循环包装“青流箱”的快递件占比不到1%。网购达人张女士告诉记者,平均每天会收到一个快递,但仅有一次收到用环保箱包装的。“快递员说需要当面签收收回包装,只能约下班后的时间重新送。环保是好事,可确实不太方便。”张女士说。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商贸物流分会等机构今年10月做的一份调研,京东目前回收的包装主要以品牌商入仓的商品外包装为主,终端回收的比较少,占比30%左右。
企业成本增加
消费者“嫌麻烦”
记者调查发现,“绿色”包装和包装回收之所以遇冷,主要原因是企业成本增加,一些回收站点设置不合理,且消费者配合度不高。
顺丰快递负责人表示,建立循环包装的发放、回收、报废等体系,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尤其是管理成本,同时需要快递员改变配送习惯。“可降解材料的采购成本比常规物料贵1倍以上,目前国家尚无明确政策扶持,成本压力很大,难以大面积投放。”
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普通纸箱,“青流箱”的单次使用成本约高出40%,加上运营成本,大规模推广有难度。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由于派送相对麻烦,降低了配送效率,并不受快递员欢迎。京东快递王先生说:“‘青流箱’需要现场拆包装,完好回收,很多时候需要和客户约时间,快递小哥也觉得麻烦。”
对于回收快递包装,多数消费者表示“不知道最近的派送网点在哪里”“没听说过包装可以回收,一般就扔在楼下垃圾箱了”;有的表示“见过,但离家远,送过去太麻烦”。不少快递企业宣称将回收点设在了末端派件网点,虽然多在居民区周边,但一般近的也有一两公里。
此外,回收率低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够密切相关。记者在广州一所高校的快递集散网点看到,现场设有快递包装回收处,但并无一件纸箱。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现场拆不方便”,一般都是拿回宿舍,拆完就扔在楼下的垃圾箱了。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倪垚介绍,他们曾联合一些机构在一所大学做过调查,高峰期一小时取件人数170人,仅有7人现场拆解,并将包装箱放入回收箱。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9年底,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业内人士表示,减少快递包装垃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认为,快递业的绿色发展,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垃圾处理的压力,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绿色”发展动力。
对于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也需要从长远发展来看待企业成本。京东方面表示,“青流箱”如果充分循环使用,保证周转次数并且大规模推广之后,成本可以低于普通纸箱。
不少受访人士均表示,不管快递垃圾回收工作如何完善,最重要的还是源头减量。目前,快递还大量存在包装过度问题,比如多层包装纸箱和大量使用缓冲物。朱磊认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当前物流环境做详尽调查,在确保快件安全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包装使用量。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