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最严水龙头国标正式实施 5年"更换期"常被忽视

      水龙头的新“国标”开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传统铜水龙头经过半年多的“缓冲期”后应该退出市场。不过,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节能环保市场贸易协会了解到,该协会日前对南京市场上在售水龙头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结果发现,旧标准下的含铅水龙头依旧在销售。

      □金陵晚报首席记者 于飞

      应退市的传统水龙头仍在售

      “按照时间表,传统的水龙头早就该退市了。”南京市节能环保市场贸易协会会长杨智麟告诉记者,本月上旬他们联合质监部门对南京29家建材市场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多多。

      他介绍说,“在金盛、弘阳等建材市场,卖水龙头的商家说他们知道这个新规定,但由于库存量太大,所以只能降价销售,”杨智麟说,去年12月1日,GB18145-2014《陶瓷片密封水嘴》正式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水嘴国标,不仅增加了17种元素的析出限量,还规定水嘴浸泡水铅析出浓度小于等于5微克/升。而记者在南京街头的一些五金商店看到,几乎所有销售的水龙头都是在2003年的旧标准下生产的。

      实际上,水龙头“新国标”从去年5月6日发布到12月1日正式实施,已经给生产商留了大半年的“缓冲期”。杨智麟告诉记者,“厂家为了降低损失,不愿意回收老的水龙头,销售商就降价卖,其中不乏大牌生产商。”据估计,南京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库存“水龙头”价值约在600多万元左右。而这些库存放在“新国标”下,就属于不折不扣的“伪劣产品”了。

      5年“更换期”通常被忽视

      洗脸、做饭、烧水,市民每天都离不开水龙头。然而,目前南京大部分家庭使用的是铜水龙头,铜水龙头实际上使用的是铜合金材质,主要成分是铜元素和锌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铁、铝、铅、锡、锰等。杨智麟分析说,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工业污染物及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所致;二是传统水龙头制造工艺造成的饮水污染。

      据悉,铅元素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生成一层保护膜。但是水能使铅的保护膜脱落,浸入水中,从而造成铅元素析出。同时,铜龙头在电镀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材料也存在一定量的铅,由于自来水使用氯作为消毒剂,水中的余氯加速了水龙头老化和铅析出。根据专家的建议,一般使用5年以上的铜龙头及水管,铅的释放量会大量增加,就必须更换了,特别是洗菜、洗碗的水龙头。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比较容易忽视的。

      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国有水龙头制造企业1500多家,不仅饱和,还属于高能耗产业。杨智麟介绍,新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就让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清理市场上不合格的产品。而从标准实施之日起,市场上就不能销售不达标的产品。由于部分企业在市场上存货量比较大,中转环节比较多,所以许多大牌企业去年就开始进行产品替换,虽然这不可避免会造成损失,但这是转型期的要求,为了保证消费者利益,是必须的。

      精装新房也会使用“库存”

      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重金属成分比较复杂,铅、铝、锡这些金属很容易渗入水中,被人体过量吸收的话会损害人体的神经、造血、生殖等系统。因此,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告诉记者,“只有当铅含量严重超标时,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破坏作用,虽然水龙头的含铅量不会太大,但会随着水龙头里面的水被喝到人体内,日积月累慢慢影响健康。”

      江苏省质监局去年11月依据新“国标”对市场和生产领域的水龙头进行了抽查和风险监测,记者了解到,监测结果发现,市场上两成的铜合金水龙头铅析出量超出了新国标的限量标准。

      据介绍,新“国标”实施后,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首批获得水龙头金属污染物析出量认证。然而,另一个问题是,现在房地产商在精装修房屋交付时,也大量使用了著名品牌的“库存”水龙头。目前,“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商议进一步的措施,”杨智麟表示,“江苏水龙头大多来自福建、广东和浙江,我们打算和执法部门约谈一批水龙头生产企业,必须召回在售的旧标准水龙头,同时还计划向南京市民免费发放一批获得认证的新水龙头以供更换。”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