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西陆)“地沟油”监控新规即将出台。12日,广州市政府14届1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提出以行政区为基础划分区域,对收运和处置实施特许经营,作为试点,天河、越秀、黄埔和小谷围岛将各公开招标一家收运、处置企业或联合体,区内所有餐厅和集体食堂都要将垃圾交给中标企业。未来,广州七大循环产业园均要建设餐饮垃圾处理点。
如何处理?每个服务区域公开招标一家收运企业
市城管委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陈伟锋透露,广州市的餐饮服务网店和集体食堂有6万多家,每天产生的餐饮垃圾大约在1800至2200吨左右(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所占比例在5%至8%左右,即约150吨至180吨),不同的季节总量会有所波动。
早在2004年广州已提出对餐饮垃圾要进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理,但要实施这项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现有收运处置体系强力阻挠和餐饮垃圾产生单位抵触。在现有收运处置体系中,收运处置方把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用作饲料或提炼油脂以非法牟利,产生单位也可通过出售获利。
在处理能力上,市法制办主任吴明场表示,目前广州市政府投资的、能够处理餐饮垃圾设施只在黄埔大田山有一个,处理能力每天大概是200吨。此外,还有4至5家符合规定的企业,“具有环保部门颁发的严控废物的处置许可证,还有城管部门发放的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以及生活垃圾处置许可证。具备了这三个证才有处理餐饮垃圾的资质”。
吴明场表示,广州是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产生量较大(超过千吨以上),城市区域较大且运输距离较远的大城市,草案明确提出,市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市容环境卫生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方案,结合各区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产生量,以各区行政区划为基础将全市划分为若干服务区域。“跟别的规章马上全面实施不同,正是因为处理能力不足,决定先在天河、黄埔、越秀、番禺小谷围岛先实行办法,其他地区只有等到市政府投资的各个餐饮垃圾处置设施建成之后,这个规章才能全面落实到位。”吴明场说。
如何监管?流程销售流向要上报
《办法》要求,实行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置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收运和处置之间的衔接问题,保证收运的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含水率、杂质等要求满足后续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要求。
吴明场解释,收运处置一体化可以由同一企业承担,也可以由收运企业、处置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负责。同时也可以有效集中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提高运营监管效率。据悉,国内已经实施餐饮垃圾立法管理的城市,大部分明确规定或采用收运处置一体化的模式。
据了解,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排放、收运、处置实行联单管理制度,并逐步实施电子联单信息化管理。与此同时,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收运、处置台账。
吴明场表示,联单应当由收运处置单位向服务所在地的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并定期交回备查联。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置单位在收运过程中,应当携带联单;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产生单位与收运处置单位工作人员应当现场核对联单载明事项,确保联单内容与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实际情况相符。“对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收运处置进行联单管理,要求交运双方或运输处置双方应同时在联单上签字确认,避免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转移过程中的非法经营行为。”
此外,收运单位要按照规定路线将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场所,不得擅自改变处置场所;也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确需停业、歇业的,应当提前半年向城市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停业、歇业。
如何处罚?最高罚款10万元
为严格杜绝“地沟油”再上百姓餐桌带来的恶劣影响,《办法》还明确要求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收运车辆故障、处置设施突发事故等问题。
同时,办法明确禁止将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交未取得服务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收运、处置,否则将对单位处以20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个人则罚款1000元以下。而未经许可擅自收运、处置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单位,最高可处以5万元罚款。
此前,上述规章在征集意见中,曾有市民提出处罚太轻,难以起到震慑力。对此吴明场表示,罚则主要是根据国家上位法的规定,政府规章的处罚幅度非常有限,最高不能超过10万元,这是地方规章所能够做的权限,将来如果需要提高处罚金额,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才能够做到。
《办法》提出由政府负责招标特许经营的企业,是否意味着处置费用由政府来埋单?对此,陈伟锋表示,根据国家的标准,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是属于生活垃圾的范畴,现在餐饮酒店,包括基层单位,已经是交了一定数量的垃圾处理费,后续将会对包含餐饮在内的生活垃圾进行细化,下一步,会对生活垃圾的收费方法进行一些改变。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