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网售匿名手机号卡带来“黑卡”隐患

        本报记者 孙奇茹

        距离工信部实行电话实名制政策已近2年半,记者昨日调查发现,网上仍有大量匿名手机号卡可购买。由于这些号卡大多是冒用他人信息违规注册后出售的,一旦损坏、丢失,不但会给使用者带来无法补办等各种不便,甚至可能成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黑卡”。

        报刊亭停售“非实名号卡”

        在劲松地铁口的报刊亭,有人驻足打听,想买电话卡。店主随即询问:“您要认证过的还是没认证的?我们现场可以给您实名认证,要不放心您就买未认证版的,上营业厅做个实名认证再用。”

        这个小小的报刊亭,配备了与运营商联网的二代身份证识别和信息自动录入仪器,只要把身份证原件交给他,10分钟就能完成实名认证过程。

        记者走访朝阳路、劲松、方庄等多处报刊亭代售点后发现,只要购买电话卡,清一色都需要用户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原件。

        在武圣路上的一家便利店里,店主更是直言,自从实名制开始执行,他从大半年前就不代理出售手机号了。“要买手机号?直接去运营商那买吧,便宜又方便。”

        “我实在是没带身份证,能不能卖给我一张非实名手机号卡啊?”在一家推拉门上贴着“卡号批发零售”的号卡代卖点里,一位外地市民再三询问,店主张姐从柜台里翻出来两张联通的号卡。“喏,我就还剩两张能直接用的了。”两张号卡的卡面上,分别用人工笔迹写着一个“186”开头的手机号码。

        网店仍可大量匿名开号

        “手机号丢了无法挂失,请朋友们记下我的新手机号,并把你的号码发给我。不胜感激!”在朋友圈上,李建丽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手机号丢失往往可以到营业厅进行挂失、补办,可李建丽的手机号却被运营商告知不是她本人身份信息登记,所以无法补办。

        原来,为了图“省事”和便宜,李建丽在网上购买了这个“免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卖家在发货前就已经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了实名认证。

        在淘宝网上,以“联通手机号”“移动手机号”为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排在前五位的一个买家的产品介绍图像里,赫然用大大的红色粗体字标着——“不要实名登记,不会被停机”。

        在买家询问、购买时,这些网络卖家大多称,自己的“免实名认证号”使用起来与其他号码没有任何差异。然而,实体代售店店主张姐告诉记者,自从实施实名制后,这些所谓免实名认证的号卡都是从上游渠道那散出时就已经实名注册了。

        “你想想啊,要是你手机号丢了,号码背后那个替你实名制的人用自己身份证去挂失,冒用你的手机号,那该多危险啊。”张姐提醒。她说,这些提前实名注册过,再随意卖给用户的号卡,在行内被称为“黑卡”。由于“黑卡”丢失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若非客户坚持,她一般不会主动推荐给客户。

        为了逃避责任,在网络上,一些售卖“免实名认证号卡”的卖家干脆在商品页面里直接写出,“请各位亲保管好自己的卡,损坏、遗失自己负责,不提供补卡服务。”

        警惕身份信息被盗用

        1个月前,吴先生到营业厅办理新的手机号码。岂料却被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知,他的身份证此前已办理了9张手机号卡,其中8个号码因欠费数百元停机。吴先生因此已经被该运营商列入了系统黑名单,无法再办理新业务。

        “您的身份信息可能被泄露了。”面对一头雾水的吴先生,工作人员提醒他。

        去年年底,电信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已达90%以上。日前,工信部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在工信部的定义中,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利用电话“黑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成本低,追查困难,严重侵害市民的合法权益。而吴先生的身份证信息,就是被盗用后注册实名。尽管用他身份信息注册的手机号,还没有成为真正的“黑卡”,但也仅有一步之遥了。

        那么,普通市民除了不要购买他人信息注册的手机号,又该如何避免自己的信息被他人泄露用作开设“黑卡”等行为呢?

        一位银行信息安全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在向理财机构、中介等任何机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写上“××专用”,内容尽量详细,且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触;此外,为了避免被偷加文字,写完一句话后要在行尾紧跟着画上一条横线。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