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信阳文化名人朱德顺带领一批申城里的文化名人走进了平桥区长台关乡。该乡的长台关淮河古渡悠久的文化历史,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使得他们踏上了这片热土,想一睹这里的风采。这支历史文化创作队伍在乡政府的座谈会上,认真听取了乡党委宣统委员马晓宇概括性地介绍了长台关的历史文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长台关乡的巨大发展变化和近年来乡政府对挖掘长台关的历史、开发旅游产业的初步探索等。文人作家们个个都谈了自己对长台关的历史沿革、古渡文化、如何充分利用长台关淮河古渡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地方和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等。他们实实在在地为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积极性建议。
(河南省信阳文化名人采风团在平桥区长台关乡政府认真听取乡党委宣统委员马晓宇(左一)介绍该乡的基本情况时的情景)
在对淮河长台关古渡实地考察采风中,乡文化站长李长辉依据史料记载讲述了长台古渡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时期,长台关叫栎城,人口大约有2000多人的小集市,是中原地区通往南方官道上的重要集镇。淮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官府在这里设置渡口连接南北交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台关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南北有北方通往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的官道,东西有淮河经过此地,西通航至桐柏,东至长江,直达江苏。长台古渡是淮河上游水上埠口,长台关自然形成了东西南北水陆交通枢纽。由淮河渡口逐渐发展成水上渡口和陆路通衢,商贾云集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促成了长台关古渡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历史上的长台关四面有古城墙,宽12米、高8米,是明朝时期所建,有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当年站在古城南门上凭河眺望,进入长台渡口船只鱼贯而行,鼓风扬帆进出渡口。那时淮河下行的物资主要有建房用的木材、檩条、桐油、竹制品、扬杈、葛藤、板栗、茶、木炭、陶器、草药等,上行物资则主要有秫薄、棉花、布匹、锅碗勺、食盐、医药、猪羊禽蛋及小手工业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每当傍晚时分,进出渡口船只数百艘,上船卸货劳工往来穿梭,人声鼎沸。还有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也在这个时候满载而归,人笑鹰鸣,好一派繁忙景象。生意场上交易的讨价还价声,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时渡口灯火通明,灯光照在淮河水中,星光点点,五光十色,素有“小汉口”之称。天高凤静时,上行船只靠拉纤缓缓而行,深沉低婉的拉纤号子演奏着铿锵的旋律逶迤而至。虽说纤夫们汗流浃背,却依然流露出喜悦的心情。这些也都为古渡埠口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台古渡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和外地人来这里设铺行商。明朝初期出现了十多个较大的商号:李品山的《三义公》商号,经营盐业。侯文卿的《侯义兴》商号,经营药材、百货。方七爷的《方盛兴》商号,经营食盐、南北杂货。方永壁的《方三盛》商号,经营盐业。《杨吉兴》商号,经营酒、点心。江彦青的《江忠信》商号,经营点心、酱菜。鲁周臣的《鲁大兴》商号,经营点心、酱菜。余姓的《益仁堂》商号,经营鸡鸭蛋庄。余姓的《金圣堂》商号经营点心、酱菜。彭宗绪的《彭致大》商号,经营日杂、农产品。王娥的《车马大客店》经营吃、住。时至今日,居住在古渡的侯姓、鲁姓、王姓来自山东,杨姓来自湖北麻城。他们都是因祖辈们来这里经商而落户于此。
随着长台古渡的经济繁荣,人口迅猛增长。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和迷信麻醉统治人民,在长台关集市和渡口附近先后建起了《东岳天齐庙》,俗称东大庙,是长台关集市最大的庙宇。《天王庙》、《关帝庙》、《佛祖殿》,据碑文记载这些大、小庙宇初建于明朝正德五年,明末被毁。清乾隆十三年又重修,咸丰四年又重新彩画一次。日军占领长台关以后,因几个庙的大殿建筑较高,院落较大,日军便在此设立了炮兵阵地,在娘娘殿的房顶上设立了瞭望台,神像全部被毁。日本投降后,当地士绅在此设立弘德中学,建国后更改为长台关完小于此。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校舍不断拆旧建新,直到1958年前后庙宇整体不存在了。现在的信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长台关村小学的校院和教学楼都是原来以上庙宇的遗址。
《禹王庙》在清真寺西南100米处,也叫湖北会馆,是湖北人来长台关古渡口经商或拉竹排集资兴建的。有大殿三间,殿内塑有大禹像和龙王像,壁画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日军占领长台关时被毁,该遗址在原长台关乡农机厂。
《财神庙》在长台关原来城墙南门西约20米处,当时也叫“三星庙”,有大殿,内塑有财神、福星、寿星三尊泥塑像。日寇攻占长台关时被毁。
《祖师庙》在长台关城墙北门西100米处,紧靠城墙,内塑有达摩祖师泥塑像。1942年日寇设炮兵阵地在此,神像全部被毁。日军投降后,长台关乡公所曾设于此地,1958年被一场大火焚毁。
《长台渡口驿站》是官府设在淮河岸边的驿站,养马十几匹,专供传递公文之用,距小南门东50米处。
这里《山西会馆》系清朝中期,山西人来长台渡口经商,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有房屋六大间,后来也叫“找子庙”。据传说庙内原塑有关羽像,是冯玉祥将军的部队驻长台关时,关公像被毁掉。《山西会馆》的地址是在长台村小学前,离淮河约200米左右。
《文昌阁》在山西会馆西南100米处,供奉着文昌帝君牌位,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地址在现今的长台关水文站院内。清末兴办学堂,长台关第一所初等小学堂就开设于此。
《清真寺》在祖师庙南50米处,始建于清朝中期。由长台关回族和来长台关渡口经商的回族集资兴建,现在的清真寺即是原址。
《福音堂》在现在的长台关乡老政府院内,它是由外国人在此兴建,礼拜堂四间,前有钟楼一座,神甫住房四间。每逢礼拜天的早上,钟楼就撞钟,晓谕教民都到礼堂来做礼拜。直到1986年长台关乡政府规划盖新办公楼,礼拜堂和钟楼被拆除。
有庙就有庙会,每年长台关古渡有三大庙会:一、阴里四月十八的东岳天齐庙大会,也叫东大庙会;二、阴历六月二十三的火神庙会;三、七月十五日盂兰盛会,也称“中元节”。每逢庙会时,庙堂青烟缭绕。商家出资邀请一些戏班子唱大戏助兴,最少时两台,最多达十来台。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云集长台古渡。如湖北的广水、孝感、汉口、应山、随县,安徽的六安、阜阳、淮南、淮北,河南的桐柏、泌阳、赊店、南阳、周口、漯河、开封、朱仙镇、正阳等地的客商都来长台关古渡赶庙会。吸引了各地商贾带着自己的商品摆放有序,自然形成了商贸一条街,有南、北方杂货、农具、木材、檩条、竹子、茶叶、香烛纸炮、布匹、马牛猪羊等物资,应有尽有,十分齐备。来赶庙会和购物资的人员达几万人之多。庙会七天,热闹非凡,真正起到了物资交流,繁荣了经济,活跃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作用。直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水资源的减少,航运停止,千年的淮河长台关古渡口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信阳文化名人朱德顺(右四)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冬梅(右二)信阳铁路地区宣传教育工作者张娟(左一)中央电视台七频道编导郭超(右三)信阳历史文化学者郭远(右一)在长台关乡文化站长李长辉(左二)的陪同下深入淮河长台关古渡口遗址采访时的情景)
听了长台关乡文化站李长辉站长的介绍,使大家受益匪浅,对长台关古渡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表示深入挖掘长台古渡的历史文化,写好古渡的新篇章,将古渡文化遗产为当今社会服务,促进乡域经济发展。发挥我们的专长,做出我们的贡献。(文图/卢新生 李建设 蒋苏宁)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