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青海农牧民幸福驰骋

    早上坐班车去上班,晚上坐班车回村。这两年,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村民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许多村民在县城的建筑工地、工业园区找到工作,早出晚归成了上班族。

    达拉土族乡有8900多人,分散居住在境内三岭四沟七十二洼里。“乡里最远的村子距离乐都县城约50公里,以前道路不畅,往返县城需要一天的工夫。”达拉土族乡袁家台村村民袁世宽高兴地说,“这两年乡村道路逐年变好,坐上班车半个小时便可进城。”

    架起幸福桥连心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山大、沟深,造成出门难、行路难、运输难。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一度成为制约青海广大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自2003年起,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攻方向,围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总要求,推动农村公路实现跨越发展。

    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93万公里,414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乡镇通畅率达98.6%,4052个建制村通畅,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7.1%;3472个建制村实施村道硬化,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3.2%。尤其是在河流密集的三江源地区,新改建4130座乡村便民桥梁,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因“过河难”导致群众“看病难”“出门难”“致富难”的问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幸福桥”,与党和政府的“连心桥”。

    在此基础上,青海大力发展农村道路运输。根据全省村镇分布和人员聚集实际情况,打破传统单一班线模式,通过实施区域经营、循环经营、班线延伸等举措,采取周班、月班、逢时班、预约班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发班模式,不断拓展农村客运通达深度与覆盖面。

    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省100%的乡镇和87.13%的建制村通了班车,并开通城际、城乡公交线路280条,200多万群众享受到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出行服务。

    带活农村经济

    快速发展的农村公路,促进了农畜产品流通和资源开发,带动了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强劲发展。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采乡,2015年年底建成的治多经杂多至囊谦公路穿境而过,解决了困扰群众已久的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多采乡牧民玉成说:“以前销售渠道比较窄,畜产品销售较难,需从山里用马驮到有路的地方进行销售,自从这条路通了以后,困扰就解决了。”

    路通了,群众依托公路找到商机。多采乡牧民扎西原本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思路宽,脑筋活,治囊公路一建好,他就紧挨路边开了家汽车修理铺。“路修好了,来往的车多了,生意也好了。我这个修理铺,一个月收入最少也有六七千元钱。”扎西告诉记者。

    在同属六盘山区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县域内的农村经济也悄然变化。该县的黄池村,过去种植小麦,亩产不到200斤;现大面积种植地膜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有条件的农民还发展起家庭小牧场,以地里的玉米和秸秆为饲料,从事牛羊养殖。村民刘尕玲家养了30多只羊,她说:“和种植小麦、玉米相比,家庭小牧场使家里的收入翻了几十倍。”

    为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交通运输部门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渠道和政策体系,“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目前,县、乡、村道养护补助标准为7000元、3500元、1000元,县、乡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率,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省级养护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均达100%,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52%,路况综合指数达73.5%。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这已成为青海农村公路发展成就的生动写照。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