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佳县:让青年人才扎根基层“沃土”

    ——以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佳县探索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近年来,佳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依托乡村产业、生态、文旅资源,立足“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吸纳各类“三农”人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小镇,形成乡村人才竞相奔涌、基层发展活力无限的生动局面。

    厚植“春花秋实”的人才沃土

    佳县围绕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人才服务发展机制,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环境,服务好人才,切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一是政策先行。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制定出台《佳县县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佳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县管优秀人才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不拘一格招揽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机制护航。建立佳县高学历人才信息库和紧缺人才岗位需求信息库,完善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将人才评价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出台《佳县“三区”人才管理办法》,选拔出的县管人才,可享受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每月300元的人才津贴。建立“人才库+农村+企业”的需求清单,通过对口交流、支援等方式打造人才聘用交流圈,推动乡村、企业与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精准对接。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佳县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农村能人为支撑、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培育一批有情怀、有能力、爱家乡的青年干部、专业学者、致富带头人、农业技能人才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让青年人才在佳县安身、安心、安业。

    构建“百花齐放”的人才梯队

    乡村振兴要实现有才可用、人尽其才,需要用好创新方式把人才请回来。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离不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乡村“领头雁”冲锋在前。一是选好“带头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挑选政治可靠、思维活跃的128名青年干部下派到村,从而推动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带动乡村全面发展。依托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神泉革命纪念馆、木头峪古镇、赤牛坬民俗博物馆,开展红色研学、乡村振兴等素质能力专题培训,以优秀干部队伍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二是培育“新农人”。聚焦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加大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定期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邀请西北大学、陕西省蜂业协会等农业领域专家、省地市农业部门农技推广骨干授课,采取“课堂集中教学+基地实训+现场观摩+线上学习”的方式,培养制种、电商等领域新型农民,不断扩大乡村振兴人才存量,为乡村振兴储备好“人才库”。三是广引“思乡人”。组织成立银川、延安等佳县异地商会、榆林佳县企业家协会。定期组织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乡贤座谈会,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乡贤返乡创业情况,推进各类政策落地落实。建设乡贤馆、设立乡贤榜,挖掘整理乡贤回报家乡的先进事迹,拍摄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题材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授予刘若望等10名优秀乡贤“葭州乡贤模范”荣誉称号,形成“争当新乡贤为荣、贡献家乡为耀”的良好氛围,进而以乡情带动“商情”,引进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乡贤回归项目,吸引资金回流,鼓励乡贤回乡创业。

    打造“百舸争流”的人才舞台

    人才用起来才是生产力,用活了才有创造力。佳县秉持“成就事业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放手任用是对人才最好的关爱”理念,坚持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适宜的奋斗环境。一是打造产业平台。立足佳县优势产业,围绕全县8条重点产业链,紧扣“支部建在服务队,人才嵌在产业链”这条主线,组建百名人才服务团,下设红枣、山地苹果、康养旅游等10支服务队,成立相应党组织,真正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探索推行“百名干部人才下基层”和“万企兴万村”活动,让人才在基层一线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二是打造创新平台。绘制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一体式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建立1个市级红枣专家工作站,3个县级专家工作站(食用菌、设施蔬菜、羊子),引进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等一流专家团队9个,持续用力培育壮大现有的一园、一站、一示范村、三星创天地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聚集高地。以秦创原(佳县)创新促进中心为依托,积极做好“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中省市科技计划专项等平台项目的谋划、申报、实施工作。

    广大农村大有可为。佳县将持续搭好平台,招贤纳士,为乡村发展汇聚英才,让青年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向前、踔厉奋发,在葭州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魏杰鸰 )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