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智慧公路究竟为何物,这一领域有哪些新的探索?看北斗如何让公路更智慧。
路桥知冷暖会“报伤”
目前,江苏正在打造无锡342省道智慧公路示范项目。具备高度感知能力的智慧公路,可利用机器视觉、北斗、物联网等最新感知监测技术,对公路主体、结构物、沿线设施感知。以前,路是个通道,仅限于满足普通通行,而将来道路是数字化设施,将会夜以继日工作,自动采集数据。
“北斗等技术不只是感知路面环境,还要感知车流量,路口有无车辆、动物和行人。道路上的相关信息都会被及时抓取,迅速反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信息科副科长殷浩说,这些技术看似新鲜,其实只是把许多成熟的前沿技术用到道路上。
中设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王维锋介绍,“北斗等技术还会让以往沉睡的交通标志、安全护拦自动‘报伤’。我们通过智能传感技术探测标志信息和安全护栏受损信息,并实时发送给管理平台,有助于提升交通设施监测预警与快速养护水平。”
让人车路能够“说上话”
传统驾驶以司机的个人经验与操纵能力为主,人占主导地位,聪明的只是人。但随着智慧交通的发展,以后车路会逐渐一体化、实现协同工作。”王维锋说,道路上的北斗等仪器会将捕获到的信息发给车辆,使车在行驶过程中自动感知道路状况。
最近,中设设计集团科研人员正在南京紫云大道附近建设开放式研究环境。“路上和车上都配备丰富的感知监控仪器,‘武装到牙齿’,让车路协同技术‘真枪实弹’用一用。”王维锋说,开放式车路协同,当车和路高度智能化,路上和车上的终端就是“会思考的大脑”,能全方位感知和分析环境、整理和发送数据。车与车之间沟通交流,车与路之间信息互动,在路上自行协调。“当然,相较车的发展,路的智慧配套还需进一步提升,车路协同,二者应该步伐一致。”
专家认为,移动物联、车路协同代表着智慧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高度数字化的环境中,交通系统各个元素的互动会越来越多。人、车、路等都将处于万物互联、可控可知。对数据充分掌握和利用,能使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