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视野

    全球先进有轨电车长沙智造

    头发已白了大半的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谢耀征,今年才36岁。这位“白头青年”带领团队经过数年攻关,智造了全国第一辆三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先锋号”,而且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既可以在传统网线上运行,也可以无架线运行,是全球首台智能电力有轨电车。

    看事做事主动作为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去采访谢耀征时,在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从第一道环节下料开始,车间全部采用智能化数控设备,比如数控切割机、抛光机、折板机等;另一边是焊接机器人,它的“小伙伴”整体变位机可以360度旋转,配合焊接。谢耀征边工作边介绍:“2015年,中国通号集团成立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决定做三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我一开始是做车体结构设计的主管。”但公司刚刚创立,很多事情没有明确人员做。比如做车门、做雨刮、做车头玻璃……谢耀征主动作为,把这些活都揽下来了,没日没夜、看事做事,甚至还干起了供应商联系、采购跟踪、生产设计等,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开始负责整个项目。

    “我原来是设计师,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就行了,设计好后就看着其他人做事。现在转为技术+管理,不仅每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最终把整个项目拿下来了,过程很艰辛。”谢耀征说,团队是第一次从事整车研发,中途在外墙板设计上出了纰漏,示廓灯接口出错,导致一批部件报废。发现这个问题时是周五晚上,谢耀征周六一大早就赶到工地,研究纰漏产生的原因,一直忙到晚上12时才回家;周日早6时又赶到外包厂家,拿出整改方案,整改完成后又很晚才回家。“这两年,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天天都在想还有什么事没做,什么问题会产生,这才体会到‘学而不思则罔’的含义。”谢耀征说。

    中国的技术发展还是要靠中国方案

    公司看到谢耀征年轻上进,外派他带着一个小组到欧洲某合作企业学习。谢耀征在去该企业之前,早已把全球最先进的电车技术摸了个透。一开始洋专家瞧不起中国人,还时时提防着学习小组,把他们隔离在一个区域里,什么东西都不给。但是谢耀征通过沟通,展现了自己的高超技术实力,最终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双方成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技术交流。欧洲电车都是在传统网线上运行,但在中国,这种电车运行起来往往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通号车辆研制的电车更加智能化,可以无架线运行。

    谢耀征说:“小组去学习技术,某种意义上也是去学他们的‘失败经验’。因为电车在欧洲大中城市普及了100多年,设计、生产、使用、运营、维修都走过很多弯路,很多细节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形成了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实,技术我们已经掌握,自主创新的一些技术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包括无轨、单轨电车等。中国的技术发展,还是要靠中国方案。否则,光靠市场换技术,只会失去市场、品牌,却换不到真正好的技术,更换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以往某一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是先例。”

    单位能耗仅小车1/10,可助市民“智慧出行”

    长沙人心中有轨道交通梦:不但已经建设并运营了地铁、城铁、磁浮,还在规划未来的智慧有轨电车。不久的将来,你去梅溪湖等地游玩,或许就可以搭乘这种有轨电车了:车辆智能化驾驶,头顶上没“辫子”,到站快速充电,轨道与地面平齐,不占用有效路幅,电车地板高度只有35厘米,还装有斜面板,老人、小孩、残疾人轮椅可以顺畅进出;单位能耗只有小汽车的十分之一,载客量370人,最高行驶速度可达70km/h,建设成本是地铁的五分之一,客运流量达到地铁客运流量的二分之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电车,而是智慧出行。”谢耀征说,“先锋号”电车采用全现代化的数字控制方式与无极全电流的传动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中央控制,随时随地调度车辆。其智能化水平超过绝大多数世界级大都市使用的有轨电车,是长沙市民走向未来“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的一种好方式。电车配备4G移动网络功能及导航功能,与城市交通系统融合,全车无线网络覆盖,可实时为乘客提供天气、美食、购物等信息。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已生产两列样车,即将量产,可年产200列现代有轨电车及轻轨车辆,将成为城市智能轨道交通“一揽子”方案解决商。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